國慶假期想去看電影,卻遲遲未動身。

《萬裡歸途》《平凡英雄》《鋼鐵意志》,看上去清一色的主旋律電影,沒得選。

...

等待下一輪的排片,遙遙無期,被迫,我走進影院,選了部口碑最高的。

影院散場,意猶未盡,回到家後,又做了不少功課去補習相關知識。

至此,我明确,我誤會了它,它絕不是單純的主旋律電影,甚至,是部難得的佳片。

被誤會成主旋律,很難避免。

畢竟在國慶檔期間,又一頭紮進獻禮作品裡,乍一看,孰能分辨。

一群四字兄弟,片名即可點破主要情節的故事,預告片的主旋律氣質。

更何況,它有兩個熟悉的标簽:護照和撤僑。

相信不少人還記得《戰狼2》裡的中國護照給予的公民安全感。

...
...

但在這裡,有了真實感。

《萬裡歸途》的故事原型是「利比亞撤僑事件」,很容易聯想到《紅海行動》的「也門撤僑事件」。

...

但不同于後者,《萬》的回國之途不再是強兵力量保護,而是灰頭土臉的狼狽。

不立足于華僑的驚險遭遇,也不描寫國家的強軍力量,而是着墨于一群外交官們。

一群以往電影裡被輕描淡寫,卻在真實撤僑行動中,站在準一線暗戰的人們。

...

故事聚焦于一小一大兩名外交官。

一個經驗頗淺,但注重原則處事,風華正茂,敢為人先。

在面對嚴峻的任務時,敢于主動報名前往,他的目光注視的遠方,是等待解救的中國公民。

...

一個雖然經驗老道,卻看上去不算持成,甚至變通得有些油滑。

「你這就是慣着他們的臭毛病!」

盡管宗大偉仍在解釋,熒幕前的觀衆更加認可參贊的觀點,宗大偉更像是狡辯。

...

但下個鏡頭,我們就能看見他戴着阿拉伯頭飾在撒謊,向着他的妻子說個善意的謊言。

在嬉笑表面之下,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苦衷,面具之下才是真容,但我們往往并不會深究。

兩名外交官有着不同的人生經驗,也就有着不同的處事方針。

動身之前,兩人頗看不起對方,一個譏諷對方德不配位,一個輕蔑對方初生牛犢。

在宗大偉看來,這是一場自己獨立完成的任務,還要帶着不會阿語的拖油瓶。

獨自與邊境官哈桑斡旋,而隻将統計人員的體力活交由成朗。

而在成朗看來,這個大外交官看起來過于霸道,強制自己服從,甚至欺騙大家,隐瞞邊境撤離點的真實與否,沒有給人一個選擇的權利。

「面具戴久了,就真成你的臉了!」種種矛盾導緻對立,終于爆發。

...

宗大偉有苦難訴,誰會知道他的苦衷,置身于這荒漠之中,帶着一副讓人信服的面具,還要哄着小外交官以防揭穿。

一開始,他就不願這樣的任務,在他這個年紀,怕事的背後是因為想留有一條命去見即将出生的孩子,隻盼着早日辭退職務,盡一盡當父親的責任。

一開始的被迫留下,到後面因為好友的死,接下任務,更多隻是愧疚,在好友死前的冷言冷語如今言猶在耳。

像個小醜似的,冒充邊境官哈桑的大學校友攀關系,即使審核被逐層加碼也要堆起笑臉迎人。

被哈桑戳穿身份之時,宗大偉摘下了面具。

「帶走我們的國人也是我的底線,我們隻想回家,有錯嗎?」

真誠的話語和共同朋友的逝去為兩人打通了通道。

直線球有時比曲線球來得更有力。

其後進入交戰區,則是為了故人之妻。

第一次面臨黃金左輪,宗大偉退縮了,司機瓦迪爾替他做了選擇。

「回家」是他唯一的遺言與祝福。

...

當第二次面對黃金左輪時,從畏懼到恐懼,直至面對的過程,其實也是宗大偉成為成朗的曆程。

卸下面具,勇于直視目前的困境。

而後,将虛僞的面具扔給了反叛軍。

...

成朗也在此刻完成了自己的「撒謊變奏曲」。

讨厭自己父親撒謊而錯過母親的最後一面,從而變得讨厭撒謊。

到最後,為了宗大偉和中國公民,手持一台沒電的DV,謊言正在記錄着對方的言行。

...

一個善意的謊言,如果可以拯救華僑,那我願意。

兩人從對立到逐漸變成對方,一同架起一道壁壘保護中國公民。

而壁壘後的人也成了宗大偉和成朗的後盾,用手機記錄的方式保護外交官們。

他們沒有武裝,但團結是她們的力量。

至此,《萬》本質上是部主旋律,但不僅立足于主旋律。

他的人物飽滿,故事的可看性也并不空洞。

最後宗大偉挺身而出的一幕,我不禁想到一個人。

一位北外的老師,掌握了這個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的阿語。

如今是一名家喻戶曉主持人,這位老師便是就是何炅。

...

我在想,如果何炅在阿拉伯語上繼續深耕,以他的雙商,至少也應該是一名外交部的秘書。

那麼面臨如此嚴峻任務時的何炅,那個唱出清新自然且溫柔的《栀子花開》的何炅,一定也會像保護謝娜一樣暗暗保護着僑民撤退。

如此一想,外交官們更能喚起我的共情。

猶如在疫情期間,我們更多的記憶是關于「大白」,那個最接近我們的人。

撤僑行動中最能喚起記憶的也是患難與共的外交官們。

而新冠的首次襲來,不是所有「大白」們都有準備和覺悟,不确定性才是最危險的。

外交官們的戰鬥在暗處,不僅在于他國,更在于自我。

除了外交官,我也想談談阿拉伯世界。

談到「利比亞撤僑事件」,則一定繞不開「阿拉伯之春」。

起因是2010年發生在突尼斯的悲劇,一個貧民穆罕默德·布瓦吉吉,靠擺地攤為生。

他在擺攤時,由于當地警察矯枉過正的濫用職權嚣張行為,包括一名女性行政官強加于他的過度侮辱而自焚後送醫身故。

...

從而引發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利比亞(《萬裡歸途》原型)、也門(《紅海行動》原型)、突尼斯、埃及、叙利亞等中東國家紛紛起義。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的死隻是個導火索,阿拉伯世界的國民早已不滿統治,順勢起義。

《萬裡歸途》的故事便發生在起義國家之一的利比亞。

而起義中,反叛的部隊龍蛇混雜,有正義之師,自然也有土匪幫子,不可一概而論。

很不幸,主角一團碰到了土匪的一幫。

...

在萬裡歸途中,熱心的司機瓦迪爾,全程幫助宗大偉。甚至當反叛軍肆意妄為時,也是他挺身而出。

他說:「這些人是來建設這片土地的,他們修鐵路和醫院,他們是來幫助我們的,但你這樣對待幫助我們的人,神不會原諒你。」

他是真正的愛國者,反叛軍如果傷害中國公民,那麼即使日後反叛軍奪取政權,也不會獲得中國的認可。

最後他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死在了自己深愛的土地,他沒有看到自己的國家變革之後是否能夠變得更好。

「我到了迪拉特就不走了,那裡是我的家鄉。」

另一個重要的人物是邊境官哈桑。

從開始的審核嚴苛近乎不近人情,再到一點點的動容,相互理解,打通一條平坦的通道。

直至最後看到自己國家的孩子有了平安活下去的機會,他隻道一聲「活着」,這便是當下最好的祝福,也是自己的心願。

...

同樣的還有現在廣泛關注的「烏克蘭」國家,如果不太關注,那麼你可能聽過這麼一款優質的遊戲《地鐵:離去》。

...

一款廣受好評的遊戲,其本身卻是一部血淚史。

在開發過程中,烏克蘭局勢的動蕩,緻使成員白天上班開發遊戲,晚上上街參加遊行。

《地鐵:離去》的講述了主角離開地鐵前往廣袤的俄羅斯土地上展開冒險。

但現實中的局勢愈發動蕩,遊戲工作室隻能被迫撤離到馬耳他,離開他們的祖國烏克蘭。

戲裡戲外,令人唏噓。

而「阿拉伯的世界」也不好過,上面提到的5個國家雖然接連起義,但時至今日,經濟停滞,逐漸惡性循環,何時才能安定下來?

從這部電影引出的現實思考,才是我覺得這部電影難得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