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院回來,随着短評的敲定,一場電影之旅本該就此畫上休止符。

但總覺差了點意思。

月球這個題材,國人涉獵較少,科幻喜劇的表達方式也确實新穎。

大屏幕下的“袋鼠奔月”與藍星齊高的畫面,充滿了詩意和激情。

含騰量高也讓我的女友歡笑不止。

但真正擊中我的卻是這個畫面。

月空、基地、環形山中的宇航員。

黑、白、灰中的一抹黃。

我覺得他很孤獨。

...

影片用喜劇稀釋了他的孤獨感。

他好像永遠有新狀況,不是生存,而是與袋鼠的相處問題。

如果沒有袋鼠,獨孤月一人在太空中,回應他的是什麼?

寂靜,無聲。

追根溯源,從原版漫畫中我找到了答案。

不同于充滿歡聲笑語的電影,彌漫在漫畫中的盡是孤獨的氣息。

何謂孤獨?

相貌平平無奇,學業中等,個人生活枯燥,人生平淡如白開水的獨孤月。

雖然跻身名牌大學,卻是中等成績,畢業季裡隻是紮堆中的一頂學士帽。

...

動物學博士學位入職于一家實驗室,工作是研究動物。

常“處中”卻也習慣中間的位置。

本是唯一一個沒有參加“月球飼養可食用牲畜計劃”的落單者,卻因其他組員集體感染病毒,反而被送上月球。

結果動物全部死光,除了那個毆打他的袋鼠。

在月球,有一個由月球上最無聊的一批人組織的“死角地帶”。

牧師、月球不動産中介、保險咨詢專家、海上救生員,以及他這個動物死光的動物研究員。

被主流疏離在外,靠着打牌、桌遊過日子。

然後一天,其他人走了,獨孤月被遺忘。

「為什麼。。。。。。又剩下我一個人?」

來不及傷感,又目睹隕石撞地球。

黑色月空、白色宇航基地、灰色環形山,以及無聲的寂靜,包裹着他這唯一的黃。

獨孤月嘗試自殺,在死中卻又孕育了生的想法。

後來,又遇見了袋鼠,以及除了他們的“第三者”。

自言自語、情緒易失控、野人般地赤裸着,第一次見面便想用氣槍殺死獨孤月,這便是月球上的“第三者”。

...

但獨孤月内心其實很高興,因為他不是一個人。

公共室每道門的密碼都一樣,但獨孤月每次都會故意按錯兩回,因為響起的「密碼錯誤」能讓他聽到人聲。

以往在大城市中,一個人被擁進人流,車水馬龍,常常自诩「這世界,與我無關」。

但如果真的沒有這些喧嚣,就會懷念。

人類需要環境,需要環境聲音,提醒自己活着。

即使環境與我無關,但我們需要知道,我們不是一個人。

處在大都市裡窩居,但打開窗,能聽到對街賣冰糖葫蘆老大爺的叫賣聲,又打起了精神,我們都在努力活着。

試想如果一個人在一個全封閉的屋裡,靜到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怕真的會瘋掉。

但人如果不失去,可能真的很難意識到自己擁有的美好。

所以當“第三者”死亡後,獨孤月才明白“第三者”的話語,他并非瘋癫,反而理智,理智到獨孤月時常聽不懂他的話語。

「不是因為基地夠好我才活下來的!」

「是因為。。。。。。有你們在啊!」

...

生命的哲學因為同類的消失而了無意義,便又打起死亡的主意。

在給袋鼠留下足夠壽命吃的食物後,獨孤月步行到室外,選擇摘下氧氣罩。

書有4卷,至此,已是第4卷的内容。

在最後一卷獨孤月才看到來自地球的信号。

這個信号,是地球上NASA執行層人員休·詹姆斯帶來的。

為了不讓獨孤月繼續孤單下去,休在全球開創了新的節目,念出9780萬個地址。

呼籲被念到的地址,能夠燈火長明。

...

第5天,總統令人強制帶走休,以擾亂秩序定罪,執行槍斃。

但幸運的是,獨孤月摘下氧氣罩之際,看到了來自地球的一半信息。

然後這個全球頂流在NASA的幫助下,開始計劃返鄉之旅。

但PIE2來了,一個更大的隕石。

結局我們知道,獨孤月犧牲了自己,拯救人類。

但漫畫裡,還隐藏着“第三者”死後留下的秘密基地。

在解決危機後,獨孤月躲進了這個藏在地下的秘密基地。

月球表面基地被毀,沒有通訊、沒有完整的基地系統、月球充滿了輻射。

獨孤月成了“第三者”那樣的野人,躲在地下,暗無天日。

等待地球再一次登月。

書的尾聲是17年後,人類又一次登月。

宇航員隊長找到了地下室,迎面而來的是滿牆的拍立得相片。

...

這是獨孤月在地下唯一記錄的方式。

裡面充滿了他劫後餘生的日常。

有找到食物的歡愉,有開始運動的樂觀,也有身體被輻射後異變的擔憂,更有對地球派人救援自己的希望和憧憬。

直到,牆的盡頭,相片寥寥無幾。

17年的地下時光,盡在牆上書寫,滿牆書寫着孤獨。

宇航員隊長在一角找到了獨孤月,将他帶出了地下室。

隻不過,在光下的獨孤月沒有影子。

...

讀完後,電影中缺少的“那點意思”被補全。

電影是浪漫的,但原著則飽含真正的美感。

正如《獨行月球:幕後那些事》所寫,在主題的敲定上,「“小人物成長”最終成為整個故事的“一級主題”,而“回家”和“孤獨”則退居二線,成為這個故事的次級主題」。

電影中的獨孤月有條完整的人物弧光,從不攬事的中間人到主動站出來完成會犧牲自我的任務,從本被抛棄艙位到主動放棄艙位,獨孤月完成了自己的蛻變。

而漫畫中,獨孤月仿佛從未改變,一直如此,因為孤獨才是母題。

他不如電影版的獨孤月優秀,隻是個動物學博士。

在取得地球方面聯系後,對于月球基地各類有關知識也是惡補不停,因為關乎返程的成功與否。

而在制定針對擊退PIE2隕石的計劃中,他也隻是在月球操控台機械地按下NASA所報出的一系列數字。

他沒有太多想法,擊退PIE2和返程計劃在同一天,他更多的是在乎自己的艙位。

但最後,他把艙位讓給了袋鼠,自己選擇留下來執行擊退PIE2的計劃。

因為他明白了“第三者”給他的話語,自己能夠能活下來,全靠他們一人一鼠的陪伴。

如果國将不國,回到地球豈不是跟待在月球一樣嗎?

既然在哪都是孤獨,不如呆在月球吧。

他隻是取舍了下,沒有電影中的人物弧光的塑造,因為他隻是個小人物罷了。

而在《獨行月球》誕生之前,原著作者趙石的畫風和作品風格還是這樣。

...

上一秒還在莫名其妙,下一刻冷不丁地發出笑聲來。

靠着粗粝畫風和捕捉生活細節,這使得趙石被國民喜愛。

代表作《心靈的的聲音》更是改編影視,收獲不少粉絲。

可趙石未成為漫畫家之前,畫風和題材是這樣的。

...

「雖然我很喜歡,也對宇宙、足球很感興趣,但真的要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畫成漫畫時,我有覺得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能夠畫自己所想畫,隻有在自己成名以後才敢嘗試。

雖然畫風和故事上還是要被市場所部分裹挾。

這種孤獨和無奈的情感,不正與獨孤月互為相通嗎?

人的執念,是種很可怕卻又可敬的東西,年輕時播下的種子,總有一天會萌發。

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即使這部作品不能還原趙石年輕時的完整心境,也足夠令人尊重。

我愛這部作品裡畫外的孤獨美感。

純粹,自然,不煽情。

也期望能有人在電影中“差點意思”的,在漫畫裡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