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看教授的展時,并沒有想到一年後會這麼喜歡教授。
看到教授收集各種各樣的聲音,小到蟲子的爬行,大到冰川山脈,給看起來沉默的大自然譜寫樂章。印象很深的是,教授說,被海浪淹沒的鋼琴是掙脫了人為的桎梏,而返璞歸真。或許這就是”異步”的意思,與人造的異步就是與自然的同步。
有點後悔去年沒有好好了解教授就去看展覽了,看到了那架被海嘯淹沒的鋼琴,我那時候對聲音的感知還沒有現在這麼強。看完電影和看完展覽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覺,好像看待世界的眼光多了一層,好像原來自己收集的夏日蟬鳴和冬日飄雪的聲音更有深意了。
寒假的時候因為答應一個朋友要給他彈教授的曲子,重拾了丢下很久的電子琴,練了一小段Merry Christmas,Mr.Lawrence,才覺得光靠聽聲音是不行的,要真正動手去觸摸音樂才能感知到音樂的脈搏。每次彈到那一段急促的重音時我的心似乎也慢慢下沉,後面的那一段重複我的心也跟着一點一點揚起來,像是潛水一樣,不斷下沉、上浮。
這是去年看展之後寫的觀感:
“看完之後我整個人都變得沉靜了,從木木藝術中心出來,感覺外面的車鳴與人聲鼎沸都與我無關,我心中自有一片甯靜。
進入展廳,第一個就是那個經受海嘯洗禮的鋼琴,看了許久還是沒有體會到他所表達的寓意,但是從旋律中我體會到了海嘯的一陣接着一陣,以及鋼琴的悲鳴。
第二個水箱展廳,我坐在沙發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竟然進入了夢鄉。夢裡光怪陸離的畫面交替出現,各色人等不斷出現又消失,時間和空間似乎沒有了界限,然後我的夢醒了,醒來耳邊還是坂本龍一的音樂,還是那12個變幻莫測的水箱。
第三個展廳,是坂本龍一的生活切片。隻有靠近每一個展品你才能聽到屬于他的那段聲音。有夏天的蟬鳴,有喪鐘的鳴叫,有被風吹起的窗簾,有空無一人的家裡放着音樂。我最喜歡的也是這個展廳,感覺原來坂本龍一也是一個如此可愛的人,對于生活一些容易忽略的東西視若珍寶,對習以為常的景象進行深刻體會。
剩下的幾個展廳,都沒怎麼看懂。一個是模拟全球降水過程,還有一個是一位導演根據自己聽坂本龍一的作品所想象出來的畫面。其實我覺得我跟他想的不一樣,但是這個行為我真的覺得挺好的,和我在豆瓣上看到的有人想要拍攝自己的夢境一樣浪漫。另外,頂樓的那個名為生命之井的展覽我也并未體會,隻是覺得此地看北京之景不錯,看完太陽熄滅我也要告别這座城市了。”
現在看來确實有些膚淺,不過這也說明教授的音樂和藝術可以從各個程度來分析。
記得之前和朋友說起”異步”一詞,是因為在逆時針小組看到一篇帖子。之前大家說的都是什麼東西都是要同步,上學要同步,結婚生孩子要同步,工作要同步,卻很少說要異步。逆時針行為是對社會的異步,但卻是和自身發展的同步。但大環境注定隻能支持少部分人異步,大多數人總會在某個階段,或是大多數階段被迫妥協。理論上來說追求自身發展是每一個人的需求,但為了适應社會環境,想要異步付出的代價不可能小。物質局限是第一,精神局限是第二,主要的問題并不是是否從衆的壓力,而在于是否有能力拿到上層的教育、财力等等資源。
胡亂寫了這麼多,又想起教授年輕時組樂隊的意氣風發,每天都幹幹淨淨地在那裡做音樂,覺得又多愛教授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