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吐槽,這部片子并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它是那種會讓人感覺“還是老一套”的那種電影。故事、剪輯不夠好,整體看就是不太行。以下僅代表本人觀影後的主觀印象。
1.混亂而過于頻繁的時間節點,時間節點的過頻出現,完全讓人無法入戲,節奏過于緊湊,就像你要這一篇3萬字的論文,老師卻隻給你一張A4紙。完全不必塞得那麼滿,尤其那段鐘表内部穿梭的片段,我一臉黑人問号,喂!這是變形金剛串場了麼?
2.流水賬式的故事展現,每一段故事都整齊的像是一篇枯燥的流水線日記,我仿佛知道了bug的阿甘,猜到了劇中人物下一步要這樣這樣。Oh!Come on!
3.精緻卻誠意不足的服化道,服化道對于營造現實感和沉浸式體驗是格外重要的。他們的衣服太新了,可能是為了節約成本?不了解為何現在這些影視劇不把服裝制作成符合當時情況的樣子。
4.畫面和打光真的不用那麼美,個人感覺一部電影的名場面有3-5個就行。有些畫面沒必要做的那麼精緻,太精緻反而令人出戲,過多的刻意的精緻并不會讓人感到舒适。
5.主角戲份多而不實,配角淪為龍套。主角擁有更多戲份我可以接受,但是成長曲線并不突出。配角戲份太少,感覺基本都淪為龍套,幾乎都靠主角在撐着演。白客的那個角色很僵硬,給我感覺是硬插進去的一個橋段。
6.臉譜化,國民黨還是那種愚蠢又自大,渾身散發着邪惡之氣,主角一方就滿臉的慷慨激昂,正義凜然,臉譜化是對形象塑造的偷懶行為。
7.誇張的演繹形式,更像是話劇上該有的演繹形式。多次的齊聲喊口号,多次的群情激昂讓觀衆有些麻木。這種場面應當作為經典時刻名場面進行精心塑造,而不是通過次數的累積渲染氣氛。
8.台詞方面,有些台詞我覺得還是挺經典的,如:我們有主義,但也要有槍。國民黨審問李大钊的那段我就不太喜歡,一聽就是反派嘚瑟時會講的言語,俗套又沒營養。
9.重新定義極簡風配樂,一首《國際歌》唱遍全劇。給我翻譯翻譯什麼叫濫用經典,這特麼就叫濫用經典。幾個大男人,還當着人家面唱,呸,我都關着燈,哪怕再配一首《茉莉花》呢,花點兒,花不了多少。
10.吐槽了這麼多都是這部片子我不滿意的地方,最後講一下這部劇我最喜歡的一個橋段吧,是李大钊在被送往刑場前剪頭發的橋段,當英雄烈士們一邊笑着調侃着一邊做着最後一次理發,周遭的國民黨士兵一邊黑人問号臉一邊制止他們的笑聲,可笑聲仍舊不絕于耳。
那時我是入戲的,且情感很複雜,一方面感動于烈士們壯烈前的灑脫豪情,感動于他們大無畏的精神,感動于他們身先士卒的使命感。另一方面則是被國民黨士兵的反應所逗笑,你們這群沒有理想沒有信念的人,是無法徹底擊垮我們的,死了一個我,會有千千萬萬個我站起來,如果這種覺醒是以生命為代價,那麼我願意作為開化思想的殉道者。
最後的最後,我想表達一下對這些革命先烈的尊敬和感恩,英雄之所以為英雄是因為他們願意為了一個大衆可能覺醒的機會而抛頭顱灑熱血,這種覺醒不是确定性的,而他們甘願去“賭”一個未來。深刻緬懷為中華複興付出汗水和心血的人民們,也希望以後的紅色電影也能将紅色精神注入到影視劇中,制作出人民喜聞樂見的經典紅色影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