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孤獨搖滾》流淚了。

四個女孩懷着不同的夢想卻同樣對音樂的熱愛走到一起,從此有了紐帶樂隊。

内向、社恐、自卑的小波奇,從一開始隻敢默默在網絡上傳自己的彈奏視頻,到第一次登上live的舞台;從隻敢在舞台上閉着眼睛演奏,到完全享受舞台。這樣的成長是令人驚喜感動的,隻有無數背後的默默付出和黑暗中的摸索碰撞,才能有那一段精彩的solo。這也是為什麼波奇堅持讓喜多留下來加入樂隊的原因,她表面上什麼也沒有說,但努力過的痕迹不會消失。喜多同學的指尖,可以摸到厚厚的繭,那是經常練習吉他的人才會有的。

在某個瞬間進入了影片的語境,開始自憐,那種對舞台自卑又向往的情緒如潮水般湧來。

印象中第一次正式的舞台,是高中的英文歌比賽,小孫說始終忘不掉我緊張地兩隻手死死捏着話筒的樣子,那時候唱的歌也是這輩子不敢再聽第二次。

高考完的暑假重新撿回了六年沒彈的鋼琴,一開始連五線譜都忘記怎麼認了,總是需要先把每個音都标出唱名才能開始練。就這樣練了一暑假,我慢慢有點找回了之前的感覺,剛入學就去學校的藝術團面試,但當場被學長指出了缺點,并在之後得知了落選的消息。還是會很遺憾,六年時間真的會讓人遺忘許多東西,當身邊的朋友對我會彈鋼琴表示欽慕時,隻有我自己知道現在的水平已經配不上大家的青睐了。

從那之後我不敢在公共的空間彈琴,我更喜歡一個人呆在風之詩二樓的小房間,泡上一下午或一晚上。有時彈到盡興時就直接唱出聲來,雖然雜亂無章,卻是讓我快樂的旋律。那時并沒有提升演奏水平這樣的追求,挑選的都是一些影視劇的op或ed,“喜歡”是堅持我這麼做的最大原因。但是漸漸地我不再滿足于一個人呆在琴房自娛自樂了,我真的很渴望和大家共同演繹一個舞台的那份羁絆。

于是大一下我鼓起勇氣聯系了部長,希望再争取一次面試的機會。

很幸運部長接納了我。雖然晚了一學期加入,但大家都很友善,也很照顧我。一起四手聯彈的小夥伴把曲目的選擇權交給我,并把難的部分留給自己。包括後來又加入了聲樂部,姐姐們也總是根據我的音域把最适合我的part讓出來,真的很感動,大家都好溫柔,幫助我慢慢融入這個集體。

其實那段時間我總是一下課就溜去了琴房。大大小小的作業任務堆積成山,我邊焦慮邊任性,把大把時光揮霍在那裡。雖然偷偷練習了好多遍,但是每次磨合因為我的問題而陷入瓶頸時,還是會很愧疚。

藝術團專場那天,一早來彩排卻發現大家都在了。一整個下午,社員們全神貫注地完成最後一次聯練,最後一次調整燈光和走位。直到傍晚,所有社員都在林杏琴做前期準備,工作人員們緊張地布置場地,幫忙化妝。所有人都在朝着同一個方向狂奔,這種感覺真的太棒了。

演出很順利,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四手聯彈舞台。感覺自己還是不夠勇敢,看到台下人群時平時的嚣張氣焰被瞬間澆滅,雙手止不住的顫抖。不過還好自己有了能夠站上台的勇氣,大方自然或者緊張害怕都沒關系,這一年來的舞台經曆還是帶給我了成長。我站在追光燈處,看到大家在舞台上專注的模樣,也算是圓了我的夢。台上的人演繹瘋狂,台下的人盡情歡暢。燈光與音樂,歡呼與人群,都很乘興,都不枉此行。這是一場最奇妙夢幻的旅行。很感謝風華為我帶來的這一切。

大學以各種不同的身份登上過舞台,該說自己好奇心重吧,什麼都想試試。雖然都是半吊子,但nbu真的給我很多空間。

從最早的社團小專場,到新show,十佳海選,晚會的熱場,我把自己的一部分留在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舞台,林杏琴大會堂、錦繡小劇場、忻元甫、大草坪、雲創路演棚,哪裡都是回憶,我珍惜每一次舞台,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每一張與我有關的節目單。“這間小小的禮堂,就是我們的武道館。”

昨天和trace的小夥伴們一起去文化館演出,久違地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這感覺既陌生又熟悉。上次是什麼時候呢?

雖然已經入社一個多學期,先前總覺得和大家有些疏離,昨天第一次真的感覺到被包容和接納。大家都好可愛,淚目。這樣的羁絆在哪都不會有了吧。

我會記得演出前的反複磨合,演出時的不安與享受,記得台下觀衆們的笑容,記得朋友們的遠程應援,我知道不完美的我,永遠有你們的支持。

那就繼續在自己熱愛的世界裡努力發光吧,唱你喜歡的歌,彈你喜歡的曲子,雖然受衆可能很少,但應該能深深感染到一部分的人吧。再渺小的同頻,都是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