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短評裡“墜落沒有審判”吸引。果然陰謀懸疑拉滿,開場的蘑菇中毒,中場的墜樓&葬禮,長大歸來的孫子一句“我一直喜歡吃蘑菇”...忍不住去二刷了,期待發現更多細節。閱畢發現是自己狹隘了。

[毒蘑菇是不是女主故意放的?]

是的,我認為女主是有意放的,但我想她的目的不是毒死女兒,更合理的推測是讓女兒不适最好需要卧床幾日。女兒正在和丈夫鬧離婚、丈夫也在外國。這樣孫子和女兒隻能留在她身邊。

大蒜黃油焗蘑菇明顯是女兒的最愛,女兒不餓的情況下還主動索要。關于女主是否确定孫子不會吃,我想她是不确定的。因為孫子是很會看氣氛照顧大人情緒的小朋友,剛進門女主叫她們吃飯,女兒說她們吃過三明治來的不餓,但孫子立馬說要吃,後面吃的時候孫子就吃的特别小口,我估計他是真的不餓。飯後女主問要不要甜點,孫子也立馬說要吃。可見就算女主做了孫子讨厭的食材,孫子也會看眼色吃的。

那麼孫子為什麼要說不愛吃蘑菇不愛吃大蒜?

我估計他是不想女主特地燒,或者少燒一點,少操勞一點,是心疼女主的表現。就像過年回家,看媽媽忙着做年菜,炸丸子炸排骨什麼的,我們就會說自己不愛吃了不要做了。

...

...

竈台旁的蘑菇比切的時候還少了一點。我想下毒蘑菇也是靈光乍現,不是一開始的計劃。女主拜托識蘑菇的閨蜜(明顯閨蜜已經走不利索)帶她,采摘回來後還對比蘑菇圖鑒,應該是深知女兒好吃這口,怕女兒吃壞。切蘑菇時想到女兒與自己的龃龉,怕女兒帶孫子呆不久,想她們多呆幾天的私心,便生了女兒病了就好了的念頭。但畢竟是下毒,是罪,恍惚間切了放進碗裡又擔心量控制不好恍惚間又拿出來了些。

[閨蜜兒子是不是殺害女兒的兇手?]

我個人傾向是意外。但閨蜜兒子前往巴黎找女兒是女主引導的,但沒人想殺了女兒。電影裡雖沒有刻畫,但我想女兒和閨蜜兒子曾經是很好的關系,青梅竹馬,開場吃飯她也會問及閨蜜及兒子的情況,她是在乎的。女主和閨蜜是同事兼密友,日常生活很多交集。兩個小孩又是同種處境,在學校肯定是相互依靠。在巴黎女兒給他開門讓其進來,并在他面前放松要抽煙都可以看出,兩個人曾有過很深的羁絆。不知是閨蜜兒子坐牢還是gay的關系女兒與其分道揚镳。

從酒吧那場沖突戲可以看出閨蜜兒子是很沖動的人,大概也是他在童年習得保護自己及愛人的模式:被冒犯了,立馬要打回去。而且從閨蜜與其日常,兩人的對話更像是命令式的,導緻閨蜜兒子說話也不怎麼好聽。我個人的推測是巴黎公寓陽台上,女兒在小梯子上抽煙,閨蜜兒子追過去強硬地要她理解體諒女主放孫子回去,但女兒更加激烈的拒絕甚至爆了粗口,閨蜜兒子應激推了她,結果墜樓...

關于閨蜜兒子坐牢,肯定是暴力沖突,但從其輕微的瘸腿來看,當時狀況應該還蠻激烈的。

[ 女主愛不愛女兒?]

百分百愛

從女警對話可以知曉:(1)女兒生父可能是皮條客(2)女主業務很好,有高級客戶并且執業時間長,直到孫子出生前才結業

從巴黎公寓、鄉村大房子、給閨蜜兒子資金開酒吧,女主蠻有錢。但她穿着樸素、自己打理花園菜地,出獄請大餐時自己不點貴餐和甜點。

那為什麼要賺那麼久?

為自己和女兒無憂生活做儲備 & 擅長性工作

女兒遇到瓶頸的劇團項目及中毒出院時說要撐到月底的500歐,我估計女主都出力了。

在接到女婿電話得知女兒堕樓死亡的消息後,女主一個人在花園裡,跌倒2次。這時無人在旁,她不用作戲。去巴黎公寓時她先去的女兒房間,聞了女兒的睡衣再去的孫子房間。

女主雖然很愛孫子很想和孫子生活在一起。但我想她是更愛女兒的。

...

女兒恨的是母親曾經的職業,是因此帶來的校園霸淩和周遭的歧視。

但女兒也是愛母親的。中毒出院時直怼認定母親下毒,最後也沒向警察報告。孫子說女兒不愛大自然不愛運動,但巴黎公寓陽台的花草養得很好。嫌棄巴黎公寓的家居難看,卻沒有第一時間賣掉公寓,明明自己的劇團項目資金短缺。回頭來看,吃飯時問女主是不是吃胖了的指責,也像某種幼稚的關心。

[女兒“靈”]

女兒死不瞑目?更像是女主心底自私的化身,是女主不敢明說的期待。女兒“靈”的面容像女兒也像女主和孫子。

...

...

...

這不能實現的欲望,催動人的“念”。無論“念”的本意如何周全,都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這後果定要返回便成了自己的“罪”。

女主超長期的性工作經曆,忽略了女兒成長,周遭的欺淩造成女兒内心創傷,與自己離心,孫子出生前怕孫子重走女兒老路,再也不做性工作了。

想要和女兒孫子更親近,說不清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下了毒蘑菇,女兒中毒差點死了,更加疏離自己,再也不采蘑菇了。

通過暗示閨蜜兒子讓其勸說女兒,結果意外,女兒堕樓死亡,閨蜜兒子也可能再次入獄。死亡是怎樣都無法挽回的了,無論停止做什麼都沒用了。

神不審判任何人,但人卻可以審判。自己在自己面前像一本攤開的書,自己可以欺騙自己卻無法隐瞞。最後自己審判了自己的“罪”。

...

...

...

如何拯救?自然是人來救人

超級俗套,真心換真心。(真心能換到真心,但不是一定能換到真心)

...

人是複雜的或者說是混亂的。

我一直以為女主在那個時代選擇性工作者有無奈也有某種勇氣,對抗世俗。但在酒吧打架那場戲,我真正看到一位無助的小老太太。在酒吧被人指着罵金發的老婊子時,閨蜜兒子上前回擊,她用枯槁的手拉着,害怕沖突,内心是默認對方的辱罵。酒吧其他客人幫着拉架,把罵人者趕出酒吧後,大家繼續唱歌跳舞,她驚魂未定,即使是在自己的地盤,依然如此。她隻要見人一定要盤好頭穿裙子,采蘑菇也是,隻有在自己菜園幹農活時穿牛仔褲。這是個被規訓得很好的人,她遵從着世俗對她這個性别的刻闆要求。

...

由一個一個人組成的社會,更加複雜,但從不是鐵闆一塊。人心都是肉長的和人總有一死是同樣的道理。不是時代發展科技進步讓我們更開放更文明,是更多的交流見識讓我們看見、體驗、理解、認同。人類普遍性就是開放的、文明的。

我相信女主所住的小鎮随着“巴黎仔”越來越多,很多人已知曉她和閨蜜的原先職業,但多數人選擇忽略。女主和閨蜜采完蘑菇返程是遇到打獵的居民會主動打招呼。酒吧舞會罵人時,其他客人無人理睬這個酒鬼,起沖突時是客人把酒鬼拉走的。酒鬼的朋友也沒有跟酒鬼一起走。閨蜜葬禮上,很多居民來送行。

...

愛是否屬于欲望的一種?欲望像是深埋泥土下不可見的菌絲,菌絲的結點在秋日生發成名為愛的蘑菇。采摘時發現是壞蘑菇會立馬丢棄,那如果是有罪的人呢?也會被丢棄嗎?

末尾孫子決定不賣巴黎的房子,那個對女兒來說嫌“髒”嫌醜的房子,就像有罪的女主,被孫子完全接受。她坐車時笑着,在森林裡看見“女兒”靈時,握住了她的手,她終于可以被接納了,她無罪了...

電影裡的每個角色都可謂離經叛道

森林不管蘑菇什麼顔色、什麼形狀、有沒有毒,隻要是蘑菇就可以在這裡生長繁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