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人街探案3》于一片罵聲中狼狽落幕,《外太空的莫紮特》被戳穿coc成小熊貓裝可愛之後,内地電影市場的台柱子,華語影史上裡程碑級别的導演——陳思誠再一次嘗試向嚴肅電影作者轉型。

所謂“十年拉一坨”,推出了改編自麥家同名小說的《解密》。

...

毫無疑問的是,和陳思誠相關的電影話題在近兩年都時常被當做一種行業現象來分析,其中不僅折射出每天都在“徹底玩完”的中國電影産業畸形發展的弊病,還反映了“萬鐘不辨禮義而受之”的觀衆們是如何用腳投票出這個惡堕的環境的。

...

《解密》作為陳思誠(諾蘭)職業生涯的集大成之作,當然更值得作為一種空前絕後的現象來分析,它的成片結果既可以解答“為什麼陳思誠是内地電影市場呼風喚雨的王”,也可以回答“陳思誠又為什麼注定是一個loser”。

在我看來,一切的本質都要從陳思誠被“欺騙”的一生講起。

...

1.諾蘭“欺騙”了陳思誠

從先導預告片放出時對于“陳思誠大大方方抄襲諾蘭”的讨論就不曾停歇,《星際穿越》的麥田追逐,《奧本海默》的科學與政治雜交及其之外的倫理讨論,《緻命魔術》的一體兩面(陳思誠現身說法),《盜夢空間》的解夢...

抄襲是毫無疑問的,這也是陳思誠起家、發家一路以來的拿手好戲,《唐探2》抄襲《雙瞳》如此實錘的鐵案都搬不倒陳思誠,《解密》這起抄襲界的洋務運動更是無法讓他長記性。

...

顯然,陳思誠雖多次或直接或間接地表達過對諾蘭的崇拜,但他對于諾蘭電影成為商業片影史經典的秘訣參透的層次甚至比不上互聯網上的一些骨灰級諾粉。

...

所以與其說《解密》拍的是容金珍解密美國電報,不如說是陳思誠打破第四面牆,将自己解密諾蘭電影奧秘的全過程演示給了大家看。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彩蛋中他要親自出鏡,和鏡子中的容金珍“互為表裡”,大概是他在閱讀《解密》時腦海中浮現出的也正是自己從業數十年苦苦鑽研諾蘭成功學,卻未得成果先白頭的慘痛境遇吧。

容金珍被困在鏡子裡,陳思誠被困在攝影棚,諾蘭電影裡的每一幀都如同一座威嚴的五指山,把他狠狠地壓在這陰暗逼仄的空間裡,一輩子逃不出它的陰影,一輩子翻不過它的巅峰,一輩子參不透它的神聖。

...

在電影的前半部分裡,劉昊然成功的讓我忘記了他是劉昊然,但随着後半段劇情的烈度加強,容金珍的台詞增多,劇本對于角色富有張力的情感的需求增大,我開始逐漸出戲。

也許陳思誠應該考慮在容金珍和老師展開第二次博弈(黑密)時更換一個年紀更長的演員出演,而不是讓顯然正值青春的劉昊然繼續裝老、裝成熟、裝深沉。

尤其是本片的特效化妝團隊在電影後半段的設計上也嚴重劃水,容金珍進入瘋魔狀态後,他的皮膚質感、五官形态、體态特征都沒有什麼變化(尤其是垃圾場這場本應極具沖擊力的戲),人物在數十年間的滄桑巨變完全靠劉昊然的表演支撐,是非常不合理的。

...

陳思誠為什麼堅持全片僅靠劉昊然一人撐起背後的原因,我不想向流言八卦的方向揣度,我更多認為這也是陳思誠一次事先張揚的炫技。

但他實際上并不存在任何調教演員的能力,面對演員從一而終毫無變化的表演也沒有解決的方案,或者他根本也看不出這樣的後果,導緻他自己眼中卧龍鳳雛般精妙的配合,變成了兩個笨賊钭感極重地用噱頭博眼球的滑稽場面。

...

但事實是,美學外觀的建立,還需要導演自身審美夠硬,即便是審美平庸,也絕不能土的像隔壁的《傳說》如農村年畫一般,如果壞到這種地步,無論誰來都無力回天。

陳思誠在各種采訪裡反複吹噓紅色海灘的實景拍攝,這大概是他用盡此生絕學才設計出來的一個自認為精美絕倫的場景。尤其是最後用歌曲裡的海象意象扣合了海灘上的巨物屍體,我簡直不敢想陳導演想出這個設計時究竟興奮了幾個星期。

...

而且陳思誠永遠無法放下自己男性凝視的眼光,谷倉場景中反複出現的金發美女我自始至終不能理解其出現的表意,隻能當做是容金珍做了一場春夢,把紫密當成了自己的性幻想對象,夢想和它交合,但對方是個“蛇蠍美人”,給他來了一場仙人跳,門窗迅速互換,讓他無法逃離,隻能驚恐地等待被掃黃大隊緝拿歸案。

整個片段給我一種陳思誠把自己平時看的A片不小心當電影素材剪進去了的既視感,希望陳導演這種公共人物還是要注意自己的電腦收藏夾管理,另一位陳姓藝人正是因此落馬。

陳思誠,你也不會希望你留在華語影史的最後一部電影是以你的電腦為主角的桌面電影吧~

...

曹郁在采訪中着重提及了自己想要增強電影鏡頭的真實質感與詩意感的企圖心,不過這些期望在陳思誠的過家家場景中顯然不可能實現。

電影裡充斥着由陳思誠無法安放的自戀情節幻化出的浮誇、癫狂、大而無當的設計,即便是再高超的攝影執導,也不可能将這些工業垃圾包裝成高級的模樣。

...

其實僅就麥家對容金珍的塑造而言,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來看,都有一定獨特性。

前文也提到了唯心和唯物的本質矛盾,在這個前提下,建立一個非常個人主義、僅相信個人判斷、行為缺乏現實依據的人是倒反天罡的,而且想要闡明其中的底層邏輯也很有難度。

陳思誠深知自己的能力想要化解這些矛盾難如登天,于是他為容金珍的愛國精神添磚加瓦,把從小就懷揣着一顆赤誠的報國心作為了這個人物的底色,可是這不僅無法和解密的成功原因産生聯系,似乎還和燈塔夢境中的中式恐怖展示形成了矛盾。

而且如果非要梳理容金珍和家與國的情感關系,他從加入701開始,應該是一個不斷和國家利害更遠,與個人偏執追求更近,最終遍體鱗傷地尋求家的庇護的人。

...

可是這種表達搬上大銀幕當然很困難,内地觀衆無法接受觀看一部有主旋律賣相的電影中包裝着背道而馳的表達。

于是陳思誠不得不強化這個人物大部分時間其實并不存在的家國情懷,導緻大量人物塑造的細節牛唇不對馬嘴,人物(逆)弧光混亂,電影拍到最後似乎成了一句廢話文學,什麼都說了但又什麼都沒說。

...

其次,母親和姐姐被批鬥的戲最終以701動用公權力下場化解為結局,這不僅是劇作上的偷懶、對曆史事實的枉顧,也似乎在向觀衆炫耀着容金珍這個整日靠民脂民膏滿足個人追求的偏執狂卻具有調動鐵拳的能力,令人非常不适。

總人言之,陳思誠的改編中,既沒有對解夢即解密給出合理的邏輯關系,表現出嚴密精妙的符号利用能力,也把容金珍這個本身獨特、完整的人物毀掉了。

...

陳雨锶飾演的幹姐姐是一個曾經常見于瓊瑤、郭敬明筆下的在倫理的邊界反複試探,一生隻為了暗戀、追求自己的弟弟的純性緣腦角色。我們不知道她這樣一位見過世面、受過良好教育、體察過人間冷暖的人,為何會愛上已婚、醜陋、變态的容金珍。

...

也許陳思誠迷戀于塑造這樣的你高興角色是出于對前妻的恨吧,我隻能這樣猜測。

但君不見自己又是何以起家,何以混得如今的地位,何以一次次獲得免死金牌,何以在一段沒有付出、沒有真情的關系裡假裝好男人。

屌絲往往都是這樣的,他們隻記得自己的“委屈,自己脆弱的男性尊嚴被傷害,卻隻字不提自己在其中巨大的獲益,以及自己今天還能有機會把這些腦中廢料倒在台面上也依靠着那個自己嗤之以鼻的女人的事實。

...

很多人都對于陳思誠系電影近些年屢屢掌握電影大盤表示悲觀,我倒對此沒有過多的情緒,抄襲來的作業即便可以次次獲得滿分,在高考面前也終會露怯。包藏禍心的作文即便常能騙過老師,也經不起衆目睽睽的審視。

而電影行業的高考,其實就是每隔幾年就會轉變一次的流行文化風向,陳思誠曾經借到了流量鮮肉、懸疑推理的光,如今正想借社會議題、暴力奇觀的光,但這樣竭澤而漁的行為也正在無限消耗着内地院線的生命力。

他需要意識到的是,這樣僅僅靠調動基本盤龌龊追求的内地特供三級片多起來之後,電影市場的盤子會急劇縮小,因為真正熱愛電影的人會被拒之門外,而陳思誠的垂類觀衆不僅一年進不了幾次影院,還會迅速審美疲勞。

浪潮退去,陳在裸泳是一個必然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