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暮川
好久不見,如今已經是八月末。八月份我來到潮濕的南方,面臨着蒸騰的熱氣和迷人的翠綠漩渦重新尋找影評的寫作方式。在此之前我進入了一個電影愛好者交流的小群,這個群聊排斥對于電影的概括性評價,概括是充滿危險的,我也開始尋找,是否有一種渠道可以單純地讨論電影藝術,我想到了柏拉圖的《理想國》,書中采取對話錄的書寫無限擴展思想的邊界。于是本影評也采取對話錄的方式來聊聊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
A: 今天我們來聊聊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一部非常著名的影片,《三峽好人》。我先說明一下,我是非常喜歡《三峽好人》這部片子的,我在電腦上觀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它的一切都非常吸引我,奉節的景色,三峽的水位線的設計,小馬哥作為一個單純的暴力青年最後的死亡,尋找丈夫的妻子仰着頭吹風扇,這些非常漂亮的細節很打動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看。
B: 關于賈樟柯受到的贊譽和獎項豆瓣上已經有很多介紹了,我不太喜歡這部電影,不知道你有沒有看賈樟柯的電影筆記《賈想》,這部電影是偶然發生的,它沒有一個系統的規劃,賈樟柯當時在拍關于劉曉東的紀錄長片,這個紀錄長片關注了年輕勞工的肉體和曲線美,然後他聽說奉節古城馬上要因為三峽工程發生一個劇烈的變化,于是賈樟柯出于一個記錄者的心态來到奉節記錄了這段曆史,它沒有一個明确的規劃,它更像是一種速寫而不是工筆,所以我可以看到《三峽好人》這部電影帶有很多的随機性,比如拍韓三明,一個長鏡頭,他走過工地,不斷在拆房子的工地,直到出現一條狗結束了這個長鏡頭。這種随機性到處可見,它沒有被組織起來,散落在這部電影裡,于是很多賈樟柯的影迷尋找各種各樣的解釋去更好地理解這部電影,這像是一種導演與觀衆狂熱參與的遊戲,隻是這種遊戲是有必要的嗎?
C: 我有一點理解B的意思,《三峽好人》非常迷人的部分恰恰是奉節城的生活感,比如賈樟柯的鏡頭穿過一睹破敗的牆,牆上有三好學生的獎狀和身高線,這是一個生活痕迹,現在變成了一種過去式,這種荒涼感并非是鏡頭賦予的,而是被捕捉下來,來打動觀衆。還有奉節城的孩子在唱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躲在陰影下的性服務者,這些都屬于奉節城的一個城市生态,這種自然被賈樟柯捕捉到了,放進《三峽好人》的影片裡。這種流動的生活感與技巧混合在一起,組成這部影片。
B: 技巧!這是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的點!它的處理太學院派了。
A: 學院派?賈樟柯确實是北電文學系畢業的,他的電影中使用了許多技巧。可是我在《三峽好人》這部電影中沒有看到太多的技巧,我看到了演員的重要性,比如韓三明和趙濤。
B: 影片的開頭充斥了各種技巧,一個長鏡頭,一艘船,船上的各色人等,依次出現煙酒茶糖,伴随着陳強的配樂,主角韓三明出現。它的技巧非常類似西洋畫,比如庫爾貝的《畫室》,這種技巧被賈樟柯的粉絲誇贊,稱作鏡頭平均地掃過人臉,我覺得這像是一個号稱平均的騙局。他在《天注定》也使用了這個技巧,在描述東莞性服務者時候,平均地掃過每個人,可是這種平均并不意味着他們的叙事比重是相同的,而且三峽好人實際上是兩個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獨角戲。也就是說,他用巨幅油畫的技巧把觀衆騙過來,但其實上演的是獨角戲或者《山河故人》的三角戀。這種有限的人物數量,會對這部電影反映的時代性大打折扣。
C: 這也太挑刺了吧,我不覺得一部電影應該為時代性負責,而且單數的人不一定無法反映時代。每一個人都在時代的潮流裡面,電影最後聚焦的仍然是個人的生活。說到兩個主角,韓三明是導演的親戚,是一個山西的煤礦工人,平時話也不多,在電影中講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電影中穿着藍色背心,來尋找妻子。導演給他設計了一個很有趣的前提,他的妻子是他買來的,于是他身上擁有農民的一種淳樸和鄉土社會的邪惡。這種邪惡又是被規則理解的。他的妻子跑掉後生活過得也不好,後來他對她說: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還要跑。
A: 就很“好人”,良善淳樸的本性也無可避免地帶着鄉土社會的愚昧和對規則的漠視,而且韓三明帶着一種安靜的特質,這點也表現在趙濤飾演的妻子身上,她穿着一件鵝黃色的半袖踏進一個已經被淘汰的工廠,臉上面無表情,有一種麻木。我認為韓三明飾演的礦工和趙濤飾演的妻子具備一種典型性,農民與小康家庭的妻子如何面對時代的變化與挑戰。而奉節變成一個時代的縮影,它時時刻刻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拆遷,毀滅,炸彈爆炸一座大樓轟然倒塌。這個城市像極了中國的每一座正在發生改變的城市,觀衆會有一種熟悉感。
B: 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的點就在這裡,它在人物設計和情節設計上都走了一個捷徑,就是它的角色的模糊和選擇拍攝地點的模糊帶給了觀衆的情緒共鳴,可是這個模糊犧牲了這部電影本該具有的特質。我同意你說的典型角色的看法,不過我比你要激進一些,我認為這個男人和女人隻是導演宏大的主題設計“尋找”的工具而已,他們為什麼總是沒有表情,一方面因為他們都是外地人,隻是這座城市的過客,一方面因為他們隻是一種工具,觀衆借助他們的眼睛一同觀察這座小城的變化,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有血有肉的角色犧牲掉了,他們服務于這個龐大的主題在做一種表演。賈樟柯對于主題的迷戀讓他對角色進行了很多的閹割,他們像是木偶一樣,在按照“尋找”的劇本演出。
C: 所以你的意思是它不松弛嗎?這麼說來我也覺得有一點,雖然煙酒糖茶這種類似章回體的設計讓人觀看時候感覺很有秩序,可是每一部分的信息量都很大,沒有什麼松弛的情節。
B:叙事無情地推進,就像那輛推土機一樣,而且如果談到奉節,這座城市被一種感傷的情緒環繞,包括韓三明對着人民币看三峽,摩托車青年領韓三明來看他已經被淹沒的家鄉,這種懷舊的感覺和變化的震顫仍然是模糊的,它沒有表現出奉節這座城市的特點。如果說賈樟柯導演的崇拜者是侯孝賢的話,那麼侯孝賢對于台灣的風土人情的把握是非常精準的。賈樟柯作為一個山西人,對于奉節的情感更多是一種宏大的人文關懷,他很難注意到奉節的風土人情。如果無法描述一個真正的城市,那麼這個叙事發生的舞台還挺空洞的。
A: 那我認為這種文本的模糊并不會影響電影,它算是一種風格化嘛,比如萊昂内的《西部往事》,他的故事是非常風格化的,盡管三峽好人被稱為現實主義佳片,它仍然保留着賈樟柯的風格化叙事。如果電影全部都是非常精确的,那麼我們看電影做什麼,看紀錄片或者家庭錄像帶,監控攝影儀不就好了嘛。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