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台詞
"我一直都相信數字,還有那些引導推理的方程式和邏輯。但是在一生的追求後,我問我自己,什麼才是真正的邏輯,誰來決定原因?我的追求帶領我穿過了物理、形而上學、幻覺、又帶了回來,同時我做了生涯中最重要的發現,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這隻有在神秘的愛的等式裡,才能發現任何邏輯上的原因,我今晚在這是因為你你就是我存在的原因,你是我的全部。"
"You the poor kid that never got to go Exeter or Andover"
"Classes will dull your mind.Destory the potential for authentic creativity"
“One more thing.Do you have a name"
"You eat don't you"
“我不知道我到底應該說些什麼,才能促使你和我進行性交,所以我們幹脆直接發展到做愛怎麼樣?”
“你不知道的那部分,就是我願不願意嫁給你”
“想象,如果你突然得知,你身邊最重要的人、地方、以及此刻,不是離開,也不是死亡,而是更糟的……就從來沒有出現過,那麼,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個地獄呢?”
“人們都幹些什麼?”“生活啊
,John,可做的事有很多,隻要加上含義就行了”
以下來自百度
①"納什均衡”是他21歲博士畢業的論文,也奠定了數十年後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基礎。
②1958年他幾乎因為在抛物和橢圓型方程裡的工作獲得Fields獎,但由于他的一些結果沒有來得及發表而未能如願。
③1951年,納什來到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擔任講師[10],在那裡,他遇見了艾莉西亞 (Alicia Lopez-Harrison de Lardé),是一個來自薩爾瓦多的物理系學生,并在1957年2月結婚。1963年他與妻子離婚,[20]他們在2001年再度破鏡重圓。
④1962年時當他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Fields獎——數學領域裡的諾貝爾獎(Nobel)——獲得者時,他的精神狀況又使他失之交臂。[12]就這樣,他幾乎被學術界遺忘了。到80年代,有幾項榮譽性獎都幾乎要授予給他,最終都因為他的病狀而放棄。
⑤艾裡西亞在納什生病期間精心照料他30年。到1970年的時候,他已經輾轉了幾家精神病醫院,病情逐漸穩定下來。
她堅持納什應該留在普林斯頓,因為如果一個人行為古怪,在别的地方會被當作瘋子,而在普林斯頓這個廣納天才的地方,人們會充滿愛心地想,他可能是一個天才。在2001年,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艾裡西亞與約翰·納什複婚了。
事實上,在漫長的歲月裡,艾裡西亞在心靈上從來沒有離開過納什。這個偉大的女性用一生與命運進行博弈,她終于取得了勝利。而納什,也在得與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當地時間2015年5月23日,約翰·納什夫婦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終年86歲。他82歲的夫人艾麗西亞也在車禍中去世[2]。
某影評
導演借納什來反映那個時代美國人的不安與惶恐。納什幻想自己會被俄國的人抓走,整日疑神疑鬼。也正是因為美國2001年經曆的恐怖襲擊911事件讓每一個美國人都對自身的安全産生了深沉的佳慮和對毀滅的強列惶鞏納什作為一個美國人,又是一個數學天才,他去充當國家間諜,泡在圖書館研究數學理論,也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希望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是一個數學家對于國家政治的訴求。
筆者感受
人們總是選擇性的去相信他們願意接受的事物,而往往忽略事物本身的真相
現實生活中,又米莉亞與納什在1957.2結婚,1963年離婚,于2001年又破鏡重圓,2015年5月23日,約翰納什夫婦遇車禍,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終年86歲。他82歲的夫人艾麗西亞也在車禍中去世。真正令我感動的,是在離婚之後的歲月裡他妻子一直心懷納什,給他以生活上的照料。(“離婚以後,艾裡西亞再也沒有結婚,她依靠自己作為電腦程序員的微薄收入和親友的接濟,繼續照料前夫和他們唯一的兒子”)這是平凡的、現實的、真實的、曲折的、磨難的卻又最真摯的愛情。
相濡以沫的近義詞是同舟共濟,百度解釋為“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同處在一個困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用在納什夫妻身上再合适不過。“或許能将我們分開的從來不是距離,而是彼此那顆羸弱顫抖的心再也容納不下對方的生活”所有的分開理由繁多,但使我們重聚的理由永遠隻有一個“我放不下你”
啊,愛情真美好,雖然得不到,但仍™讓人向往。
最近假期看了不少電影,難的在這種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的能引起我這種平凡小老百姓的共鳴,豆瓣寫的第一篇影評寫了兩遍,不為啥,就因為tmd電腦卡屏,這方面就不勝看書,起碼墨不斷,也不用重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