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從久美子在初中時獲得“廢金”開始,身邊的朋友們興高采烈,但隻有麗奈在質問她“你就心甘情願嗎”。兩人的對話直接關聯到了兩季的許多主題,“競賽的意義”、“努力的意義”、“吹奏的意義”。



鏡頭一轉,我們看到久美子既憧憬着高中,而又對升上高中後的現實感到失落。因為喜歡水手服而入學,也是相當随性的理由,但在這之下又潛藏着想要改變自己的希望。



在兩組場景中,有一個類似的地方,即“憧憬與現實的落差”。得到廢金而高興的人與麗奈,認為本該感到自己的成長而又好像什麼都沒有變化的久美子。兩人的落差仿佛也揭示了兩人的角色,追求着特别的麗奈能夠告訴在兩種心态中(廢金也是好的-為沒能晉級而不甘心)搖擺且渴望改變自己的久美子應該怎麼做。
值得一提的是這絕!沒!有!在!說!教!

“這種演奏不行啊”則成了接下來的叙事線索。因為拙劣的演奏而回想起麗奈怒火的久美子,是否會想到如果是麗奈看到眼前的場景又會怎麼樣呢?這更為下文姐姐提及“你放棄吹奏了嗎,為什麼要去北宇治”做好了鋪墊,對久美子來說“來北宇治是為了放棄吹奏嗎”,而對麗奈則是“她為什麼要來北宇治”的人物懸念。

葉月多次追問久美子“你說的不行是指什麼?”

“話說……你是?”
“我嗎?我是加藤葉月,做你後面,請多指教。”
“我叫黃前久美子,請多指教。”

班主任的說教進一步讓憧憬中“高中本應有的成長”失效了,“升上高中”這個似乎有很多特别意義的事件被剝離了其特殊性,僅僅是加入了普普通通的日常中。其後的一些人物交代略過不提,主要是用足部特寫表現人物這一點比較特别,這點在很多山田的演出論裡會有更詳細的解讀。

漂亮的學姐

銅獎

在調音的失敗之後,讓麗奈緊接着出場,使得“麗奈為什麼會選擇北宇治”這個問題提前出現在了觀衆的眼前。

粉色濾鏡下櫻花瓣的特寫,不被理解的競賽機制,“忘了按換号按鈕”,紅綠燈特寫。這段時間仿佛是獨立于現實之外的,而講述競賽規則中閃過的吹奏樂部員的怠惰訓練一方面暗示着“要不要在這種靜滞的時間下尋求特别的意義”,另一方面也為吹奏樂部高年級的沖突往事埋下伏筆,再加上麗奈的存在,提前營造了部内的緊張感。



久美子連續被不同的角色問到“你會加入吹奏樂部嗎?”



葉月終于明白了久美子所說的“不行”是指什麼。



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活。
放下馬尾的久美子。

在姐姐出現之後閃過的教科書圖片;姐姐是久美子接觸吹奏的初心,而她由于學業關系放棄了吹奏,再加上日常中也會很容易感受到升學後增加的學習壓力,這又無疑是在問詢角色“繼續吹下去也不要緊嗎,又還能吹多久呢?”


泷升出場。咋一看跟前面沒什麼關系,但在畫面升起同時響徹的《地獄的奧菲歐》中預示着他對于前文“選擇吹奏與否”這一點有着重大的意義,會直接改變北宇治的吹奏環境,同時畫面上也有“指揮”這樣的直接關聯。


久美子在競賽中興奮的笑顔,初中吹奏樂部的相冊。



在帶着點“寂寥”的配樂聲中,回歸平時狀态的久美子在一組表達時間流逝的鏡頭中顯得很憂郁,就像是被什麼東西抽走了注意力一樣。直到看到了葉月試圖用号嘴發出聲音——她露出了強烈的表情,這仿佛暗示了她是為什麼所困擾,而接着的回憶畫面為她提供了解答,“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候”。就這樣,她決定了繼續吹奏。
在第一季中有這樣的名台詞“人真是單純,一旦知道有回報,就會去努力,努力若有成果,就會加倍努力。”我想,久美子隻是在對于吹奏的喜愛中單純地努力了,然後便發現自己已經不可自拔了,所以即使京吹是一部“勵志動畫”它也完完全全談不上是在“說教”,她隻是講述了一個人是如何迷戀上一樣事物,再為此而拼盡全力而已。
沒有試圖否定“不努力的人”,而隻是想變得更特别,這就是京吹的溫柔,溫柔的京吹,溫柔的“我想成為上低音号”的久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