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累了 ,不排版了)
為什麼我反對男主角梁鄉是強奸犯?
退一萬步說,站在所謂藝術意向的角度說,如果非要有這場戲,這個強奸犯可以是男配李人駿、楊凱之,可以是文具店老闆,可以是載振、二貝勒、慶親王,但不能是男主角。
在女性話題裡一直有一個熱議的話題,社會不允許有不完美的女人,卻允許不完美的男人。就電視劇讨論,男主角外形極其昳麗,雖然是滿清落魄貴族但因演員的表演一直有貴公子的氣質。給這樣的男主增加一場強奸的戲份,并說這是“男人的劣根性”“藝術化的處理”“人性的粗糙”,無非是告知廣大的沒有是非辨别能力的群體-----即使再完美的男人也會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文藝作品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近幾年以張藝謀為首的、屢次在影視作品裡放大被強奸的女性的痛苦這一行為已經飽受批判,沒想到在2025年居然還有這樣的侮辱女性和挑釁道德底線的電視劇播出。
為什麼我反對這場強奸戲?
1.因為實在沒必要!
就像上文提到的,組内不少帖子都在熱議、為這場戲叫好,認為這是表現出男人的劣根性,認為這是非常藝術的非常意象化的處理,認為這是表現出了人性的粗糙。滑天下之大稽!
就一定要強奸女主才能表現出這幾點?2025年了,還要靠強奸女性才能推進劇情才能烘托氣氛?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事,這部劇,到2025年還需要強奸女人來賺熱度。
這時或許有人要問了,既然你那麼高深那你來說說要用什麼替換掉這一場戲比較合适呢?
個人拙見,非要有強奸戲才能行得通的話,那麼應該的是梁鄉被绫倉大人強奸,梁鄉在日本的屈辱的四年造就他回國後一切種種,如果梁鄉後來是反派,那麼就可以說是被亵玩的四年讓他心理扭曲;如果需要梁鄉回國後仍與菽紅有來往,就可以說是梁鄉第一次被強奸時菽紅幫他擦洗了傷痕累累的身子并開導他活着比什麼都強,菽紅在日本時是梁鄉唯一的救贖,但回國後梁鄉怕這一秘事被他人得知所以對菽紅和楊凱之等革命黨趕盡殺絕,覺得見到菽紅楊凱之等人就又回想起被強奸的過往等等等。而且梁鄉被男人強奸會更炸裂,更有話題度,會更讓男女觀衆都覺得如同生吞了蟑螂般的惡心,也更能感受到那段曆史的屈辱。也能更能展現所謂的意象,梁鄉作為滿清皇室貴胄,绫倉大人作為日本皇室成員,绫倉大人強奸梁鄉,不就相當于是日本強奸滿清、列強踐踏華夏大地?而且也能表明當時的清政府和日本政府同穿一條褲子但又各有所圖且也表達了日本淩駕于滿清之上,還能表達滿清對于日本列強的所作所為隻有忍受沒有反抗。
為什麼我反對這場強奸戲并說這是主創團隊尤其是編劇的劣根性和低俗惡趣味?
組内不少人都在說反對強奸戲是在維護演員李現而非讨論劇情。
好,那麼我們讨論一下這個根本不值得讨論的劇情。
按照組内人的說法,或者說是主創團隊的說法,菽紅是作為一個華夏大地母親一樣存在的角色,梁鄉代表滿清,梁鄉強奸菽紅等于滿清強奸華夏,意在表達這段屈辱曆史。
好的,戲裡戲外是誰感覺到了屈辱呢?菽紅屈辱,部分女觀衆屈辱,還有一個吳天白屈辱。這時候就會有積極好學的同學舉手提問了,為什麼吳天白會覺得屈辱呢?一定是他覺得沒保護好菽紅覺得屈辱吧。
是也不是。
是因為被戴綠帽所以覺得屈辱。一個男人最大的屈辱是什麼,是被戴綠帽,是女人被強奸生下孩子而自己隻能忍痛認下這個孩子就是男人的屈辱。這不是我認為的,是主創團隊認為的----男人的綠帽情節。
讓一個男人屈辱,不是去踐踏這個男人,而是踐踏他的女人。哈哈,編劇真是天才,也真是愚昧。
展現民族屈辱,居然是把鏡頭對準男人無能的下半身和被強奸至懷孕的女人的肚子,居然還要拍吳天白昏暗中露出的半個腦袋和吳天白認下這個奸生子;展現民族的屈辱曆史,居然要靠拍女人被強奸來達到這一目的?我真的不理解這個腦回路。
為什麼我隻說部分女觀衆屈辱,因為大多數男觀衆都為這一場戲拍手叫好,怎麼不叫好呢?這樣外形昳麗的男主,出身高貴,公費劉洋日本的軍事生,也一樣會有男人的劣根性會有人性的粗糙會犯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這樣一部群像劇、革命劇,偉光正的劇裡,高揮突然來一場激烈的強奸戲,揮灑着男人作為上位者的權利,怎麼不代入怎麼不興奮怎麼不叫好?
為什麼一直說這部劇在美化強奸犯?
判斷一部影視作品是否在美化強奸犯關鍵在于作品是否通過藝術手段削弱了觀衆對暴力的道德判斷,或是否将犯罪與“人性複雜”混為一談。我們應該警惕作品将“人性複雜”異化為對暴力的變相開脫。這部劇具體是怎麼做的,而大部分觀衆又是怎麼想的,組裡已經有不少帖子在說了,實在累了,不做贅述,隻列幾點由各位看官評判吧。
1. 賦予加害者不合理的“人性高光”。将強奸犯塑造成“深情”“脆弱”或“人性複雜”的形象,使其犯罪行為被歸咎于外部環境的影響,而非個人選擇。
2. 弱化犯罪後果,轉移責任。
3.叙事邏輯的合理化。将暴力與“愛”或“權力”綁定 ,利用權力關系為犯罪開脫。
4.視聽語言的誤導性。鏡頭語言的暧昧化處理,用柔光、慢鏡頭、特寫加害者的痛苦表情等手法,渲染暴力的“美感”或“悲劇性”,而非突出其恐怖本質。
頭。
5.社會話語的危險傾向。強化“受害者有罪論”,通過劇情暗示受害者的外貌、行為誘發了犯罪,或将反抗刻畫為“半推半就”。
6.宣揚“暴力即魅力”的性别觀念。将強奸犯塑造成具有性吸引力的“危險情人”,迎合“強占有欲代表真愛”的刻闆印象。
7. 犯罪動機被浪漫化,如“因愛失控”。
8. 受害者被客體化。
9.叙事模糊了是非邊界,如強調“加害者一直喜歡受害者”而非“罪行不可原諒”)。
還有很多關于這部劇屁股歪的讨論,我全贊同。
為什麼反對這場強奸戲?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