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塔ai對本文亦有貢獻。

在一個老友重逢的美妙夜晚,我對朋友說:讓我們來看部電影吧,最近經常刷到《阿諾拉》,看片段還挺有趣的。朋友說:是啊,還是今年的戛納金棕榈影片,我們就看這個吧。

已經看過《阿諾拉》(并打了3星及以下)的你當然知道,接下來的體驗與其說是尴尬,不如說是讓人抓狂,尤其是大量性愛鏡頭讓本就單薄的情節更加支離破碎。在第n次試圖跳過但失敗後,我想,如果一部電影的性愛鏡頭看起來沒意義,結合語境沒意義,還需要觀衆絞盡腦汁給它賦予意義,那麼隻能說明——它的受衆群體不是我。

朋友: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得金棕榈啊?

我:不管是女主的人設還是porn一般的拍攝手法都沒有新意。你看過《亢奮》沒?阿諾拉活脫脫是25歲的Maddy。

朋友:而且最後那個救風塵情節也太土了,受不了。阿諾拉和男主更是磕不了一點。男主那讓人毫無欲望的身材,讓他們的床戲有點惡心了。

我:感覺保安哥那種超然旁觀的态度說明他站的就是導演視角。導演沒啥高大上的站位,他單純喜歡救風塵。

朋友:是什麼人以什麼心态選了這部電影做金棕榈,天呐,根本不敢想。

我:喜歡脫衣舞女郎的心态。

這麼一想,不僅《阿諾拉》,最近出圈的《漂白》、《某種物質》,它們的主角都有着一重豔舞女郎的身份。在今天的大衆文化中,對年輕女孩的性化更是已經到了令人嗔目結舌的地步。Porn已經從社會文化的隐晦角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接管了一部分觀衆和創作者對女性的想象:在他們的認知中,女孩們就是porn中的樣子。如果觀衆期待電影,或者一部金棕榈獲獎影片能承擔起一部分教育的作用,那麼她肯定要對《阿諾拉》失望了,因為這部電影加強了這種刻闆印象。(這部分不是ai寫的,sorry for my pedantic writing)

為什麼電影中淨是些脫衣舞女郎?

一方面,脫衣舞女的身份可以反映出底層女性的邊緣化處境,也揭示了社會對女性身體的物化和異化。由于《奧林匹亞》畫中的裸體妓女形象直接挑戰了當時社會對女性裸體的道德規範,這幅作品曾引發社會巨大争議。但這幅畫最終成為了藝術史的重要裡程碑。對這幅作品觀點的變遷意味着,裸體不但可以展現女性的獨立與尊嚴,還能揭示社會對女性身體的雙重标準和偏見

但是,對脫衣舞女的關注也并非完全正面。例如,《阿諾拉》就過度強調女性的身體和性吸引力,反而忽視了更深層次的社會批判。将女性的身體不停地展示在性場景中,這種曝光反而進一步強化了女性作為男性欲望工具的形象。

當然,性愛和暴力本身自帶流量,這也是不争的事實。影片中大量對阿諾拉身體的展示一定也有迎合市場的成分。《阿諾拉》和《某種物質》的宣發都選取了女主角跳舞的鏡頭,足以說明發行方很清楚面向大衆時這兩部影片的賣點是什麼。

但是,有時候人們真正期待的不是感官的刺激,而僅僅是一個好故事,一部好電影。就像熱評說的:“就是,我們到底能不能把黃片還給黃片,把情色還給情色,把愛情還給愛情,把喜劇還給喜劇,把女人還給女人,我們到底能不能,到底能不能啊?”(by試圖成為賽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