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對于群像戲一直是情有獨鐘,因為你可以在一部優秀的群像戲中感受到不同而鮮明的人物性格,但這些人物卻又有着相同的底色,因此而交織到一起,《九義人》就是這樣的一部劇。
因為一段陳年冤案,繡女孟宛蟄伏七年後,集結了六位義士,這六位性格迥異,身份差異極大,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與七年前的冤案訴主蔺如蘭有關系,并且都與這樁案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為替好友沉冤昭雪,孟宛集齊了這六位義士來共同抵抗一個敵人——煙雨繡樓的吳廉。
本劇圍繞着一樁冤案展開,一棟繡樓,一位男子,幾千位繡女,繡樓外的人以為這繡樓裡有吃有穿還能學藝,簡直再好不過,但唯有繡樓裡的人知道,這棟繡樓隻是吳廉為了掩蓋無恥罪行的僞裝罷了,繡女們遭受他的毒手後,因為恐懼而選擇默默承受着這痛苦,而加害者卻巧妙的運用所謂的“受害者有罪論”來讓繡女們自己閉上了自己的嘴巴,縱使有了像蔺如蘭這樣的勇敢者,他也利用了各種卑劣的手段來将公正踩在腳底下。
而孟宛等義士就是劇中的勇敢者——為曾經被踐踏的公義發聲的人。
劇中有一句台詞我非常喜歡:“得一人之心,則得一人之力,千人異心,則無一人可用。”正如這句台詞所說的那樣,孟宛等人因七年前的冤案聚集在一起,為了将吳廉繩之以法而共同協作,雖然中間有所隔閡,但都不妨礙他們心中的公正與道義,他們步步經營,最終通過不懈努力将吳廉繩之以法。
劇中的主題觀點也是非常不錯的,那就是“受害者所蒙受的傷害永遠不是受害者的錯,當我們成為受害者時,我們應當為自己争取公正”,永遠不要因為加害者而讓自己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