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伊始,便打出了格蕾絲王妃的話:“The idea of my life as a fairy tale is itself a fairy tale.”字幕組将它翻譯成了“我的人生之所以被描繪為童話,是因為它确實是童話。” 于是不由哂笑,因為想起了光良的那句:“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

        第一次和朋友有了分歧,因為我覺得這部電影,實在不值得推薦。劇情糟糕,拍攝手法一般,隻有片尾的歌聲在瞬間讓我恍惚了一下。不是說妮可基德曼不是個好演員,她很棒,在片中表演也很出色。隻是她棱角分明的臉、冷靜犀利的眼神,讓我怎麼也無法和優雅、美麗、充滿魅力的格蕾絲王妃劃上等号。  

        我不知道電影所表現的那個故事是正史還是野史,也不是很清楚那個故事所處的曆史背景。我隻是覺得導演太想突出格蕾絲,所以把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都寄托在一個女性身上。最後那段演講,見微知著,的确感人,但是真是因為一篇演講就能改變摩納哥的命運嗎?我看未必,因此那隻能是也必須是童話,而童話都是騙人的。  


...


...

      一個女性,一個電影明星,在事業達到巅峰的時候,遇上了傾心喜歡的白馬王子,何況這個男人真是個國王。于是她欣然嫁入王室,成為真正的王妃。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童話,都是以“王子和公主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告終,隻是到了他們這裡,不得不涉及婚後的乏味、政治的嚴峻、影圈的誘惑。枯燥、刻闆、無趣的宮廷生活,把她的棱角都磨平了,也讓她感覺喘不過氣來。好在這個時候,希區柯克來訪,帶來了她喜歡的劇本,應邀她出演主角。那該是多大的誘惑?也是讓她乘機浮出水面喘息的大好時機。于是她心動,蠢蠢欲動,迫不及待地想重返好萊塢。隻是個人的動作再快,也鬥不過國家的重責,政治的黑暗。  


...

      她隐忍,她默默地學習,她用一切行動表現出了她愛丈夫、愛國家,愛得可以失去愛好,失去自我。因為在自我之上,還有責任。她是演員,但同時也是妻子、母親、王妃。所以她放棄了重新踏入影壇的機會,她默默學習法語,她刻意表現,隻是為了助丈夫一臂之力。最後的演講,她潸然;然後翩然走至丈夫身邊,她又是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 


...

      我悄悄地和朋友說,她是不快樂的,從眼角眉梢都能看出是極不快樂的。而朋友冷靜地回答:人生中隻有選擇一說,你怎麼知道她是不快樂的?無語。看來男女真的是不同類型的生物。隻是突然想到,人生充斥了選擇,我們每一天都在選擇。就像格蕾絲最後放棄了出演,那也是一種選擇。然而,就像《盜夢空間》裡講的那樣,“誰說夢境不會成為現實,現實又不是夢境呢?”我隻知道她和他在結婚後不久,都有了各自的情人。而她在52歲的時候,死于一場神秘的車禍。所有的知性、優雅都消散在歲月之中。   

        他們的宮殿,據說有300多間房間,所以在婚後,王妃和國王是分房而居,電影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所以,所有的幸福傳說都是童話;而有的時候,能跟某人躺在一起,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