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前幾天看完《野性鑽石》這部電影,我的腦子裡有點亂,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它。可能是因為自己也刷刷手機,所以看到女主角莉安那種沉迷社交媒體的樣子,莫名有種被窺探的感覺,有點紮心了。

影片講的是19歲的女孩莉安生活在南法小鎮,家裡窮得要死,但她夢想靠社交網絡和真人秀節目一夜翻身。她那超長的美甲、濃得離譜的妝容和踩着就疼的高跟鞋,好像都是她在追夢路上的"武器"吧。

第一印象嘛,我差點對莉安有偏見——感覺她就是那種膚淺、浮躁的小女生,整天對着手機自拍,眼裡隻有虛頭巴脂的網絡世界。但看着看着,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

莉安家裡啥啊,一團糟。媽媽好像壓根不關心她,家裡窮得叮當響,她還得顧着妹妹。這種情況下,刷手機、當網紅,可能是她唯一能看到的"出路"。那個真人秀節目"奇迹之島"在她眼裡就像救命稻草一樣。

我們平時看到那些網紅,可能會想:"不就是虛榮心作祟嗎?"但這電影讓我想了想,對于那些底層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他們能想到的唯一向上爬的方式。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讀好學校、找到體面工作的,對吧?

有個場景我印象特别深,就是莉安化妝那段。導演把它拍得就像戰士上戰場前的儀式感一樣。她使勁往臉上塗那些粉底,眼神超兇,就好像不是在化妝,而是在給自己穿铠甲。看得我都有點緊張,感覺她随時要沖出去幹架似的。

電影用了4:3的畫幅,看着挺複古的,但感覺離莉安更近了。色彩特别鮮豔,有點粗糙但很閃亮,就像那種不太精緻但挺耀眼的首飾,和莉安這個人挺像的。

有一段莉安穿着高跟鞋在街上狂奔的鏡頭,我都替她腳疼!那種鞋根本不是用來跑的好嗎!但她就像一隻急了的小動物,完全不管不顧地發洩情緒。看着看着我想起了《美國甜心》那部片子,也是講底層女孩想逃離生活的故事,不過那個感覺更...算了,跑題了。

說真的,這電影對女性角色的刻畫挺矛盾的。一方面,莉安好像被消費主義和那些男性的審美觀給套牢了,她拼命遵循美貌标準,想通過讓人看她的身體來獲得認同;但另一方面,她選這條路也是種反抗吧,是對枯燥生活的一種"老子不幹了"。

有人說:"女孩過度性感到底是被束縛還是種解放?"片子沒給個明确答案,就是把這個問題擺在那兒。對莉安來說,整容、做直播、參加真人秀,都是她自己選的路,是她想逃離家庭和階層的方式。

感覺電影想說的可能是:"我選擇膚淺表面,不是因為我笨,是因為這是我的身體,我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

結局這塊有點争議。莉安最後上了去節目組的飛機,夢想成真了。有人覺得這太理想化了,像是導演心軟了;也有人吐槽說,這結局缺乏批判性,好像在變相支持網紅文化。

但我個人覺得,導演沒有想簡單地說這好或不好,而是呈現了現實中的那種複雜狀态:莉安的"成功"可能就是一陣風,也可能把她帶進另一個坑,但誰知道呢,生活就這樣。誰能保證所謂"正經"的成功路線就一定更好啊?我們身邊多的是高學曆卻找不到工作的例子呢。

《野性鑽石》不是什麼完美電影,有時候感覺拖沓重複,有些情節安排也怪怪的。不過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已經挺厲害了,至少有自己的風格和想法。

通過莉安這個人物,我們好像看到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狀态: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家越來越被網絡和現實夾在中間,超級渴望被愛、被看見,但實現這些願望的路卻越來越窄。

講真,我們不應該輕易給别人貼"膚淺"的标簽。那些暴怒、焦慮的表現背後,有個活生生的人在掙紮、在找自己的位置,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

最後莉安靠在椅背上,陽光照在臉上那一刻,我莫名有點感動,還有點鼻子酸。那種感覺很複雜——心疼她,替她高興,又擔心她的未來會怎樣。

這可能就是電影的力量吧:它不會給你标準答案,但會讓你去想,讓你去感受。就像生活一樣,沒有标準答案,隻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和可能性。

新片首發公号:咖啡君電影,每日推薦告别劇荒!
想看原片的可以去公号!
無償無套路,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