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劇版《泰迪熊》,總體來說還過得去:故事内容非常日常,沒事先預想中那麼三俗,除了一些粗口、飛葉子和低烈度葷段子外,基本就是普通一家人的生活喜劇,笑點還不錯,不算多精彩,但也能看看。

不過,讓我略感意外的是,該劇的評價似乎很好,外網不太清楚,反正豆瓣評分已經漲到了8.5——盡管到我發文時打分人數也才1500多人,不能太說明啥,可是近半的五星率,還是令我忍不住多問了幾句“為什麼?”

...

在我看來,劇版《泰迪熊》隻能算一部體量很小的輕喜劇,高級的包袱不多,也沒太出挑的亮點,距離優秀仍有不少距離……既然如此,那就隻能去作品的賣相和氣質裡找答案了。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該劇在保證思想性不落伍的前提下,極大符合了許多人傳統乃至有些老派的審美,能把它看下去的觀衆,會處于一種相當舒适、輕松且愉悅的狀态中。

别的不說,光是劇裡所有主要角色都是傳統意義上的白人,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是的,我現在看到一個演員表沒那麼“多元化”的新劇反而會覺得不習慣——關鍵是他們長相都還不差,比如飾演媽媽蘇珊的阿蘭娜和飾演堂姐布蕾爾的喬琪亞·惠格姆我都很喜歡。

尤其是喬琪亞,印象裡在《懲罰者》S2之後就沒看過她作品了……

...

能看到漂亮的美女(包括配角們也都挺順眼),是我能把《泰迪熊》看下來的動力之一(原諒我就是這麼俗)。

更主要的是,該劇選擇在美國最美好的年代(之一)走家庭喜劇的路子。這類作品往往都能收獲不錯的反響,遠了說有《成長的煩惱》《辛普森一家》《惡搞之家》等,近一點也有《無恥家庭》《小謝爾頓》等等。

主創塞思·麥克法蘭本身也參與過《惡搞之家》和《辛普森一家》的制作,再拍一個相似的東西,可謂是駕輕就熟。

《泰迪熊》的故事時間設定在1993年,泰迪熊聲名大噪的時期已經過去,正和16歲的約翰·貝内特以及他的家人們生活在一起,既可以當成影版《泰迪熊》的前傳,又不會顯得那麼“新”。

...

90年代本就是美國最欣欣向榮、四面開花的時候,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視着這個繁榮富足的國度,演一個波士頓工薪家庭不算富裕卻也要啥有啥的日常生活,足夠一幫人去緬懷或樂在其中了(《老友記》等作品能成為經典,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這種時代加成)。

而且《泰迪熊》裡那些生活的煩惱,拍得并不刺人,因此看起來也比較溫馨。

比如約翰和泰迪應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霸淩,隻是僞裝霸淩者的父親搞惡作劇,全程沒有仇恨的成分,最後雙方友好地握手言和;又比如布蕾爾在家人面前出櫃,最保守的馬蒂為了不失去親人,也選擇了包容和接受。

說到這裡,我想表揚一下馬蒂和蘇珊這一對中年夫婦的人設,與他們相關的劇情,也可以看作該劇受人喜歡的主因之一。

...

馬蒂是個很典型的美國傳統白男,打過越戰,思想保守,辛苦工作,了無生趣,剛愎自用,這種角色通常都是作為反派出現的,但劇裡卻給了他極大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對于他越戰退役老兵的身份,在E7馬蒂自己也承認去打了一場不義戰争的情況下,全家人都給了這個身份足夠的敬意——

或許是這些年看過太多拿軍人開涮的美國影視作品了,不是無腦幫兇就是PTSD,不反思不成活,突然看到一次淳樸的尊敬,我反倒覺得傳統點也挺可愛的。

蘇珊也是個無比傳統的家庭主婦,信仰上帝,絮叨啰嗦,單純質樸,關愛家人,家長裡短,用當下的女性叙事來說,她就是典型的“父權社會下被剝削的女性形象”,事實上,劇裡也通過布蕾爾這個前衛的“新女性”多次表達過這種不滿,希望蘇珊能夠脫離傳統強加給他的桎梏,蘇珊也确實得到一次機會回到職場,去學校做代課老師,可事後蘇珊仍然回歸了家庭——

這也是令我動容的一個編排,沒有強迫一位已習慣于傳統的女性去“進步”,而是容許她擁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有着如此溫和的底色,再搭配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梗,《泰迪熊》很難不讨喜。

...

當然,劇裡精挑細選的緻敬元素,肯定是能經得起時間考驗、放到今天來看也不過時的,比如蝙蝠俠、星球大戰、ET等經典影視IP。

最搞笑的要數E7裡泰迪為約翰想的約會點子,讓兩個小年輕扮演新鮮熱映的動畫電影《阿拉丁》裡的男女主,穿着COS服坐在車頂魔法飛毯上找體驗感,等摔下車後再被急救醫生吐槽“我恨死那部電影了”。

這就是美國90年代背景的魅力,一家人偶有煩憂且溫馨殷實的生活,約翰平時腦子裡想的,也不過是上學、看黃片、高中舞會、破處之類的“大事”,再加上一隻與人類無縫對接的毛絨泰迪熊相伴身邊,試問這樣的日子有幾人不向往、不懷念呢?

《泰迪熊》最後一集結束前,約翰和泰迪一塊兒被驚雷吓到了,氣得準備作一首曲子來fuck打雷,這也和電影版裡的橋段對上了。

...

不知道這部劇還能不能拍下去,反正我是持開放包容的态度,未來還有就接着看,要是就此結束,也不失為一部清新解膩的小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