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東西?你看見的、你覺得好的就是好東西。
你為什麼不可以搞砸呢?又能砸成什麼樣呢?誰是評判者呢?
第一個戳我的點是:
小孩兒:你媽媽沒有誇過你嗎?一句也沒有嗎?沒有誇過你眼睛很大很漂亮嗎?
小葉:她說我眼睛很大,大的滲人。
小孩兒:你真的是她親生的嗎?
小葉:是,因為我的眼睛和她長得一樣。
小孩兒~~沉默半分鐘後說:小葉你的眼睛很大,很漂亮,我喜歡你的眼睛,也不滲人~

此時,我的眼淚已經和小葉一樣止不住地向外流~做為傳統挫折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被這句台詞深深地戳中。

電影中雖然沒有明确表現小葉的父母和家庭,但卻處處都能想象和感受到。

小葉那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如果一個人成為了你看到的樣子,好的、壞的、自信的、自卑的、理性的、冷靜的、冷漠的、脆弱的、敏感的,你可以想象是什麼樣的環境和經曆塑造了這個人~

...

小葉是典型的“戀愛腦”,她自己也嘲諷道或許是遭受言情小說的毒害,我覺得這隻是大衆以為的。所謂戀愛腦就是想要去愛和被愛,也電影中微微提及了小葉的父親會打小葉的媽媽。她的内心是真的渴望被愛,但當下如果真實表達自己希望被愛,希望有一段浪漫的愛情關系是一種很可恥的事。女權和男女平等不應該犧牲愛情或者愛來實現。女性獨立也并不是一定要無所不能才是勇敢的。

當小葉的謊言被鐵花拆穿,被鐵花看見,那一刻小葉在鐵花面前像犯了錯的孩子,她害怕,她的表情跟着鐵花的情緒起伏,她笑她也笑,那一刻我也好想抱抱小葉。當鐵花拍拍她的頭,像媽媽一樣擁抱她一樣時,眼淚止不住的再次掉了出來。但是,小葉為何如此想讓别人肯定呢,謊言拆穿又如何呢,小葉不再是那個即使犯了錯會被懲罰的小孩子,但是小時候有過“犯錯”被狠狠懲罰的經曆後,那種犯錯後的感受會一直住在你的身體裡。就像是我小時候犯了錯,最恐怖的不是父母懲罰你的那一刻,而是回到家,我的外婆先會給我預告,你等着吧,一會兒有你好受的~~那一刻就和小葉在等待鐵花的反應一樣,害怕、擔心、無助~~但是小葉,你沒有錯呀,你也不需要得到誰的肯定~~ 這個大道理,如前所述,他安慰過鐵花,搞砸又怎麼樣呢,誰是評判者呢,所以,安慰自己始終是最難的,和自己和解也是最難的。

...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一種感覺,小時候當你看到别人家氣氛融洽,父母恩愛,言語溫和,你會不自在,你會更想哭,你會覺得尴尬,然後你會拼命迎合~~這種心理感受。之于小葉,她對待小孩子兒,是真的像朋友一樣,她會注意到鐵花注意不到的細節,小孩兒在本子上在某一個小朋友的名字上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叉。或者說,小葉是在溫暖時間另一頭的自己。

教育沒有對錯,或許我們沒有得到我們所認為的愛,那并不代表父母不愛你,隻是方式可能不對。我們的父母他們可能也沒有獲得那種溫暖的愛,又如何能給予别人呢。

腦補一下小葉的成長經曆,她很漂亮且擅長音樂創作,但是這些閃光點,在我們的語境裡是不被主流認可的。可是為什麼數學好、語文好就可以被看作是“好學生”“乖孩子”呢,唱歌好、跳舞好、喜歡創作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閃光點,應該被看見和表揚。但是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規則裡,我們必須要遵從和适應,但是也應該要找到自己所擅長,以此為錨點突破一條自己的人生道路。人和人不一樣,腦子和腦子不一樣,擅長的當然也不一樣,但我們做的卻是同一一份考卷,這份考卷,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作為父母,我希望我能有能力和勇氣,遵從孩子的閃光點,不要一定去用那份“标準”去衡量每一個人!小葉是,她是一個歌手,她酗酒,因為失眠,而這些都是因為不适應這份标準卻要硬塞進這份标準裡的後遺症。

...

小葉的情人又何嘗不是呢,他看似成功,住着安保系統很強的公寓,說着散裝英語,是高級眼科醫院最好的醫生。他的學生道路,一定是非常符合那份考卷的,并且被這個社會所認可和肯定。反觀小葉,他們完全不同。但是他卻在他那看似精緻的生活裡需求刺激,被小葉的計謀欺騙後,他甚至更加興奮,他隻是興奮着“情人”的這個身份和這個身份所帶來的刺激。而在影片最後,小葉在他面前完全釋放自我,做自己後,眼科醫生的眼裡反而對小葉有了真正的欣賞,所以~做你自己吧,獨一無二的自己!

鐵花對小葉說:是有人該和你說對不起,你的媽媽不是不愛你,隻是方式可能不對。聽到這裡,眼淚再一次啪啪往下掉~~~

我的好東西是,我先能夠有好的東西,然後再給我的愛人、朋友或者是未來的孩子好東西~這個東西我希望是愛,是打碎了碗可以說沒事,收拾了就好,可以是犯了錯,可以相擁而泣然後一起找出解決辦法,可以是偶爾一起分享垃圾食品的好東西,可以是當你結束一件事情會有人對你說你幹的真棒????可以是當你害怕上場時有人願意停下來跟你說沒事的,不上場沒什麼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