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看過《十二公民》,男主角何冰,還有印象特别深刻的大嗓門出租車司機,當時覺得超級精彩,甚至還在高中的語文課站上講台給大家分享了這個故事。
一直沒心思看《十二怒漢》,一是因為看過改編版知道了大概的情節,二是因為57年的黑白電影感覺離我真的太遠,可能會有些無聊。事實證明,我錯了,這部老電影同樣精彩絕倫。
可以說是最低成本的電影了,隻需要一張方桌子,十二個演員,成本是低,但十二個人之間對話的碰撞,不同性格産生的火花,案子一個一個小細節不斷地被發掘,卻頗具可觀賞性,可以說全程好無尿點。導演帶着觀衆也一同參與到這個陪審團之中,我們都需要投出自己的一票,guilty or not gulity,但是注意了,這不是兒戲,這不是普通的一票,這事關到底有沒有确鑿的證據證明這個孩子真的殺了他的親生父親,事關這個未成年孩子的清白和性命,就在這一票之中。
而看看電影裡的十二個觀衆呢,有的不耐煩着急趕緊走,有的從案件剛開始因為自身原因就帶着偏見,一個是對貧民窟的偏見,一個是對孩子的偏見,還有一個人隻關心他能否看到晚上的球賽,而對案情充耳不聞,毫不關心。慶幸的是,他們之中有一位保持理智,思維缜密,願意花費時間去讨論這個并不小的“小事”,願意在大熱天展開一場名為真理的大讨論,而正是這一枚小小的反對票,可能拯救了一個小男孩的性命,不能說這麼絕對,但也讓一個本來疑點重重就要結束的案子能重新調查審判,法庭應該是最公正的地方,不能因為模糊不正确的證據,随便幾個人的投票,就草草結案。也正是這一個人的反對票,讓這間屋子裡每個人的情緒逐漸到達高潮,碰撞愈發猛烈,也展現出了每個人内心最深處最脆弱的那一邊,這也是這部電影橫生趣味的地方。
很喜歡導演安排拍攝剪輯時候的一個小技巧,從小男孩的臉慢慢淡入房間,案子的讨論開始,到案子讨論結束,從房間的場景慢慢談出,這兩個保持上一畫面而切換到下一畫面的專場真的很有意思,我以後剪視頻也會嘗試使用。
還有一個點就是最後大家宣判完後,各回各家,各走各的路,拜拜也可以說so long,大家本來就是好不相知的十二個人,在經曆了一場靈魂碰撞後又重返回原樣,而我們觀衆可能還回味于剛才房間裡的情節之中。
最後一個點就是這部57年電影最後介紹演員的結尾,挨個介紹姓名,雖然有些單一甚至說是敷衍,但至少讓我這個看外國電影有點臉盲的觀衆認識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雖然近些年電影沒出現這種結尾,但還是很值得稱道的。
最後我想說:什麼是公正?起碼不能帶有偏見。這是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
還有一點是有理不在聲高,真正有氣場的人是會生氣、有底氣、有膽有謀而不是隻會大聲叫嚷、無能狂怒的人,這些話可能扯的就比較遠了,大家忽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