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突然想起去年的一條新聞。

說的是大連一個研究生,因為害怕自己不能順利畢業,導緻學業壓力過大,于是選擇自殺。

臨走前,他留下一封遺書,内容诙諧幽默,語氣也很平淡溫和。

任誰都想不到,這樣一個看起來“雲淡風輕”的男生,會用這麼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記得當時網上有人說,多大的事兒啊,這麼想不開,生活上比這難的事多了去了……

還有人說,這麼玻璃心,怎麼在社會上混,不就是心理素質低,不夠努力,也不夠優秀嘛,所以才會用輕生來逃避現實……

這一句句的,看似都很有道理,讓你無從辯駁,卻又深感無力。

我開始明白,人類的悲歡或許真的并不相通。别人的痛苦,你若不曾親曆,就不會感同身受。

其實,要徹底摧毀一個人,不必非要什麼大風大浪。

就像梭羅所說的,大多數人都處在平靜的絕望中。

...

生活看似平靜,但隻要不幸的小事接連不斷發生,還不給人喘息的機會。

那麼,這些一點點累積起來的小絕望,最終就會演變成緻命的大絕望。

金靖飾演的晶晶就是如此。

你看她,多麼溫柔,多麼仗義的一個女孩。

性格活潑開朗,工作認真努力,對朋友關愛照顧,對陌生人也充滿善意。

但就是這麼好的一個人,居然也會一狠心,就直接從天橋上跳下去……

她不過是手機不小心掉下天橋,她至于跟着一起跳下去嗎?

好像不至于。

那麼,到底哪件事,才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是失業?是見識到公司醜惡的嘴臉?還是她接的最後一通電話?

又或者,是那個地鐵裡的小男孩,不小心用冰激淩弄髒了她的衣服?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是啊,成年人的崩潰,就在一瞬間。

不光是晶晶,幾乎所有在大城市裡生存的人,都是如此。

喬夕辰的租金被黑心中介公司騙走,那是她全部的錢,但說沒就沒了。

飛來橫禍,突然就砸在你頭上,真是一點道理都不講的。

...

那個營銷主管,馬上就要生孩子了,羊水都破了,救護車來接她,她都被架上擔架了,隻能躺着。

就這樣,她還不忘提醒屬下,記得把工作彙報發給她。

...

可是,她就算這麼拼,也一定想不到,公司馬上就會安排下一任,來頂替她的位置。

尤其是晶晶,明明公司要裁員,辭退,卻偏要威脅她主動辭職,如此挖空心思,隻是為了省下一筆本該返給員工的賠償金。

由此可見,打工人徹底淪為案闆上的魚肉,被資本吃幹抹淨,骨頭渣都不剩。

...

有心的惡意,無心的過失,天災以及人禍……在這些持續的受挫中,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兒。

其實你已經到極限了,其實你已經受不了了。但還是要忍耐。

這就是看似很平靜,最終卻能壓垮一個人的絕望。

生活辛苦嗎?

很辛苦,但再辛苦,也不能袒露出來。

對父母,對好友,你都不敢抱怨。一是怕他們擔心,二是知道問題到最後還是得由自己解決。

當你沒辦法給父母盡孝心,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也沒辦法給好友提供快樂和幫助的時候,你能做的,隻是不給他們添堵。

于是,電話響起,你還是會重複說起那句:“我沒事兒,你放心。”

隻是鼻子突然一酸,你還是強裝鎮定地解釋,我可能感冒了,所以聲音不對勁。

終于,你知道了——那個在電話另一邊聽出你聲音不對勁的人,才是真正關心你的人。

得知這一點,讓你獲得稍許的安慰……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永無休止的壓抑與絕望。

但好在總有人會陪伴在你左右。他們就在你身邊,你可以信賴他們的。

資本将普通人異化為工具,無情的剝削和壓榨普通人。

而普通人深受其害,卻還要勸說自己,我之所以過得不好,都是因為我無能,我不夠努力……我認為,這樣下去人們遲早會被逼瘋。

所以,我想說,有些苦能扛就扛,扛不住了也沒關系,不如就暫時放過自己吧。

第一集裡,有一幕我印象極深。

喬夕辰和晶晶同時下了地鐵,兩人都蹲在地上,情緒就快要崩潰了。

隻是她們背對着對方,所以沒有看見彼此。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想:如果不是這兩節車廂擋住了她們的視線,如果不是她們背對着彼此……

甚至說,如果不是男孩一不小心弄髒晶晶的衣服,晶晶後來就不必去擦衣服,手機也就不必滑落……

那麼,晶晶是不是就不必縱身一躍了?結局是不是也會有所不同?

很可惜,事實就是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事實已成定局,隻能祝願活着的人好好活着。

“我在他鄉挺好的。”

或許隻是一句用來自我安慰的,逞強的假話。

遠在故鄉的親人,或許也無法解救身處他鄉的你。

但我仍然祝願你的身邊,有人懂你假話中蘊含的真意。

倘若有人懂你,他鄉便是故鄉。

倘若無人懂你,你也要成為自己的光。

我在他鄉挺好的 (2021)8.42021 / 中國大陸 / 劇情 愛情 / 李漠 / 周雨彤 任素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