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子1975年就開拍了,當時張徹還在台灣經營他的長弓電影公司。 片子開拍時,名字應該是叫《地獄》,要捧李藝民的意圖很明顯。不過名字雖然是叫地獄,但是一開始就是有天堂和人間的部分的,也都分别是姜大衛李琳琳、傅聲甄妮出演。但是地獄部分改動就比較大,雖然後來的成片裡男主角依然是李藝民,但女主角從原來的施思變成了林珍奇。原因應該就是後來重拍和重新剪輯了。
施思在台灣就出演過張徹同期拍的《馬哥波羅》《少林寺》,後來也都還繼續在邵氏演戲,但是可能當時她有别的片在身,沒時間再補拍。補拍的原因是邵氏老闆覺得片子質量不行,要重拍。從上面截圖中的文字也都還是能隐約看到,張徹當時是想結合一些新元素的,而地獄部分的劇照,也比成片更有舞台感,可能是跟天堂和人間一樣,都要走歌舞片風的;因為天堂部分,李琳琳和衆仙女們就跳了part舞。不過張徹拍歌舞片這事,确實,我們還是要相信邵老闆的眼光。在此幾年前,張徹拍《十三太保》,片中作為雄霸一方的軍閥,李克用帳中有美人助興跳舞是理所應當的,可是第一支舞(第二支好很多,但第一支占篇幅大很多)那跳的是啥,衣服和花球的配色就不說了,反正張徹導演願意花心思去設計男性角色衣服,女性衣服就随便了,比如鐵旗門裡唯一女性林秀君穿的那個金色衣裙配灰色内襯,下面穿條黑褲子的打扮就很典型(當然也有張導演認真設計了的,如《過江》裡女主角的衣服);那跳的什麼舞啊,陝北大秧歌?《第三類打鬥》成片中李琳琳與衆仙女的舞蹈還是有的,但是,都仙女了,為啥穿得灰撲撲的,還打着綁腿跳舞?這是表現紅軍過草地後勝利的喜悅?舞蹈的編排比廣場舞也好不了多少。當然張徹電影裡男人跳舞也不怎麼地,武而不是舞更吸引張導演,例子可見《霹靂情》中程天賜的幾支舞蹈和《大上海1937》裡穆立新給歌手伴舞(武)。人間部分在成片裡保留得更多一些,畢竟甄妮唱歌還是沒得挑的。
補拍的部分估計是增加了地獄部分的很多打戲,因為補拍是回到香港以後進行的,所以很多演員就發生了變動。首先就是哪吒,哪吒是貫串電影的人物,雖然戲份很少。從最初的報道來看,演哪吒的是丁華寵,他演了張徹的《紅孩兒》、《馬哥波羅》和《八道樓子》,以及後來張徹組建長河電影公司後拍的《九子天魔》,可見張徹還是喜歡他的,但因為即将成年,涉及military service的問題,他無法離台,所以在香港要重拍,哪吒就要另外找人了。在台立項,但回香港後才拍完的《少林寺》,也是原定丁華寵演小和尚滿月,丁華寵無法到港,所以就換了大丁華寵7歲,但樣子非常幼态、當時還在張家班跑龍套的江生。所以此片張徹也就順勢用江生頂替了丁華寵。但哪吒一換人,相關戲份就要重拍,所以姜大衛李琳琳就重拍了下凡戲份,因此就看到了幾年後臉已經變圓了的姜大衛。其實哪吒是非要拍進去不可嗎?從劇情上來說是不必要的,反正就隻是要個神仙來跟李藝民有交情,讓李藝民在天堂就有戲份,也有下凡的理由,到了地獄也有個神仙來幫忙,但至于這個神仙是誰,其實無所謂的,是楊戬也行,是雷震子什麼的也名正言順。包括《西行平妖》裡,張徹非要整一個哪吒出來,說明張徹确實是喜歡哪吒這個人物的。雖然樣本小了點,不過似乎證明,張徹在香港拍的哪吒,克演員,倆演員(傅聲、江生)都走在了張徹的前面。
後來,這電影一度改名叫《殺出地獄門》,最終還是叫《第三類打鬥》。殺出地獄門這名字固然殺氣騰騰,比較符合電影大部分内容,但是感覺跟傅聲姜大衛的戲份就脫了節。出于各種調和,再加上估計是想蹭蹭《第三類接觸》,後來就改了現在的名字。但是張徹估計還是不想完全放棄歌舞片的華麗感,于是就有了天庭神仙們的奇怪裝扮。至于地獄裡三個人的故事,是把張徹在長弓時期實踐的回憶插叙法又用了一遍。70年代歐美電影也有這種叙事方式的流行,但張徹用得其實不太好,《方世玉與胡惠乾》裡用得尤其笨拙古怪,大敵當前還在那兒回憶,《八道樓子》好一些,也有限,《廣東十虎與後五虎》就算是用得還好的。其實邵氏電影裡也有插叙用得好的,比如《冷血十三鷹》,倆男主各有秘密,通過回憶慢慢地把隐情揭露出來,跟情節結合得就比較自然。而此片的插叙也算合理,但三個人都來一遍,就還是很笨拙臃腫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