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希望自己看電影都是一次性看完,不要留時間去猶豫和思考。說實在話,石門這樣的電影已經少之又少了。似乎在大銀幕上,除卻紀錄片,沒有人願意用帶有虛構性的文本來去描述實實在在的當代中國。當代中國是特殊的,奇離的,各種奇奇怪怪的現象以及行為都在每天發生在普通人身邊。尤其是這次回國,經過了兩年對祖國的疏離,重新回來的時候感覺身邊的許多事情都變得熟悉中帶着陌生和滑稽,包括了石門中描述的中國各式各樣的切片。一切發生在石門中的那些切片都顯得無比真實,毫無美化和醜化,隻有完全客觀的鏡頭和表演在發生着。這是我自看完燃燒中的一部分場景以後,終于重新在大銀幕上看見的那些屬于真是的生活切片,但這些切片是屬于中國特色的。而有趣的是,燃燒是經過了文學化以及電影化處理的,你會認為影片中的那些空間雖是歸屬于生活的,但卻又故意抽離出來,尤其是影像,那是藝術的,是雕琢過的。而石門,那些誠實又沒有任何花裡胡哨的鏡頭設計就像是紀錄片一樣,構造出渾然不同的經驗,甚至讓我感覺我脫離了屏幕,就像是個狗仔隊一樣,偷窺着她的生活,以及那個我意料之中又認知之外的中國。
影片講述了一個女孩發現自己懷孕之後,想要通過自己的孩子以及身體來賺取快錢,最後熬完了漫長的、痛苦的懷孕期,最後把孩子送出去的故事。女孩對于通過自己身體賺錢,本身在中國是絕對違法的,這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物化女性的行為。但是令我覺得影片最高超的是,在影片中,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更包括了當事人即女孩,都把這件事情看作是一個非常稀疏平常的事情,沒有人有任何的情緒起伏又或是一絲質疑。在影片中的女人生活都是辛苦的,但她們卻沒有任何知覺,她們覺得,做女人就是應當辛苦。即便是青年一代的女主角,她自己是不自知的,無意識的。這是我認為最真誠的地方,因為那些遊走在底層的人就壓根不會去思考那些事情。連自己的生活都不太能顧得住,那不趕緊多賺些錢?考慮那麼多幹嘛。但這個過程中,她們是一直生活在一種潛藏的剝削女性的秩序當中。所有人早就已經習慣并把它當作生活了。
那些生活的切片,單獨拿出來,都能作為一個切入點,去觀察當代中國的現狀。而這也同時構成了缺點。當我們什麼都在觀察的時候,反而什麼都好像沒有認真觀察。所以電影給我了一種稍顯松散的感覺,但與此同時,那種松散感是觀察群像給我帶來的。最近剛讀完一本關于李滄東導演構思詩這個電影過程的一本書。我發現詩裡面的情節雖然是兩邊遊離的,有時是關于詩,而有時是關于那起強奸殺人案,但自始至終,我們都在近距離觀察同一個主角,而不是群像。群像是環繞着主角走的。所以這個電影是緊湊的。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也構成了石門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即,主角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個部分罷了,影片隻是恰好從那些成批成片的年輕人中關注到了她而已,不存在什麼主角一言。這樣看來,似乎說的通,因為有大量的鏡頭設計,都是空間本身先行,主角入侵到了這個本身的空間之内,成為了空間的一部分。而因為故事是關于她的,我們會不自覺地将目光集中在她身上,而不是群像。這是很少見的一種處理方式,按大部分的電影處理方式來說,都是一切以角色本身出發。而這個電影卻是一切以中國的實際環境出發,讓角色自己進入那個真實的環境中去。這是無比真誠的,和單純的。
關于那些切片的内容本身,由于太多含義,篇幅有限,便不過多做評價。但是切片所關注的主題都是緊密的。這也是非常有力量的一點。
總而言之,是一部在現今很特别但又非常優秀的電影。很喜歡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