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仍有一些不足,但我依舊希望給劇版《三體》一個好評!
《三體》的改編真的太不容易了,我個人認為《三體》原著成功之處在于三點,曆史感、心理學和社會學,想要改編好《三體》,這三點必須要做到。
先說曆史感,我一位非常喜愛的現當代文學老師曾說過:“《三體》是一部傷痕文學。”沒錯,葉文潔引來三體文明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特殊時期在她心中留下的傷痕,所以wg和紅岸這兩條線不表現好,《三體》是不可能立住的,幸運的是,雖然《三體》依舊遭到了一些删減,但這兩點都基本上體現出來了。
再說心理學,劇版《三體》成功塑造了人物在面臨重大人生觀倒塌時的心理狀态,不論是倒計時出現在汪淼面前是汪淼的反應,還是在失去愛人和信仰後的丁儀,遭到特殊時期影響的葉文潔,都表現得很好,将人物内心深層次的情感展現出來了。
最後是社會學,《三體》原著的社會學層面表現得太好了,這一點在後兩部中進一步得到了展現,而劇版三體的改編中,極大程度地展現了這一點,如三體時間在那樣的環境下所展現出的集權社會,地球三體組織内部因意見不合而産生的派系鬥争,這些都是社會學層面的體現,很高興劇版《三體》全部都進行了表現。
“《三體》是一部傷痕文學。”相信經曆了三年疫情的我們更能體會那一種時代在内心留下的傷痕,《三體》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劇版《三體》的改編成功地将《三體》的偉大展現出來了,看完這個版本的《三體》,可以說網飛基本上沒戲了哈哈哈哈,劇版《三體》算是給咱們國劇争了口氣!
“《三體》是一部傷痕文學!”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子夜》的故事更适合文學還是電影?
《子夜》的原著小說我是看過的,不過是很久之前了,有很多内容我都記不太清了,這次再看電影,确實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觀看興趣的區别。記得當時看小說時,盡管我非常努力在看,卻依舊是不太看得進去,而這次看電影卻是不太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