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看的很有趣的小說《親愛的仇敵》,拍成劇播出了,說點原作黨的感想。

這兩年口碑比較好的小說拍成電視劇,大家都會擔心會不會魔改,特别沾上女性主義之類的話題,就更容易陷入是不是拿女性主義當噱頭結果還是搞老一套的争議。

前6集我看完了,覺得還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1.

有很多人在讨論演員貼不貼原作。陳凱西的争議比較少,長相和聲線都軟軟糯糯的陳妍希,眼神中既有peace&love,又帶點自己的小算計。

高葉看着也确實像飯局後能拒絕男人相送,自己掃走一輛共享單車的羅曼。

争議比較大的是鐘傾城。小說裡,鐘傾城明顯是明豔挂的活色生香大美人,很多人說鐘楚曦的長相更适合,對比起來,萬鵬就清冷了一點。

但是影視劇有自己的視覺呈現邏輯,它們不像小說,有大量文字的細節去描述角色的心理活動。角色的長相一般來說,要符合人們的視覺刻闆印象,讓人第一眼就能七七八八透過長相猜到人物的性格。

萬鵬的清冷其實是符合鐘傾城野心勃勃又倔強堅韌的性格底色的,她和幾個女明星搭戲演女明星也不輸狀态。

2.

之前在小紅書刷到鐘楚曦的一部劇的cut,她演一個白富美,到小巷子去取自己修的鞋子。

旁邊紙牌寫着價目200,修鞋的阿婆看她穿的闊氣,要價500。鐘楚曦瞄了一眼牌子,什麼也沒說,舉起手機掃過去了。

帖子的标題是,原來有錢人是不會為了小事損耗自己情緒的。

不讨論标題到底正不正确,鐘楚曦的臉就是讓你覺得,她真的不會在意這300塊錢。

但鐘傾城不會多給這300,萬鵬的臉不給的話,你也會覺得合理。

3.

所以小說的影視劇翻拍不是一比一複刻就是尊重原著了。電影和電視劇要用自己的視聽語言去營造小說文字傳達出來的感覺。

第四集裡的一個鏡頭,羅曼跟周慕孫去他家,路上在一個大廈前瞄了一下他們倆在玻璃裡的倒影。

...

...

4.

看到挺多人說大學回憶那一段,羅曼對傾城之戀的解讀真是,太不大女主太不女性主義了,女人為什麼要靠搶男人來證明自己的尊嚴。(原作沒有這一段)

我從編劇思路的角度解讀一下這場戲吧。

羅曼把傾城之戀解讀成一個關于尊嚴的故事,白流蘇搶了妹妹的相親對象,是要人知道她配得上好男人。

這段回憶就是和現在的相親局截胡對應互文的。羅曼想截胡陳凱西介紹給鐘傾城的周慕孫,其中一個原因還真就是對陳凱西的那一點點氣:你覺得我配不上太好的男人嗎?所以吊着一口氣要把周慕孫拿下,也要在陳凱西面前争那口氣。

至于這種想法本身是不是太不女性主義,是不是又在雌競又在矮化女性。怎麼說呢,配得上一個好男人,和配得上一件好衣服,配得上一份好工作,配得上某個獎項,某種角度上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區别吧。男人物化女性,把女人當作戰利品搶來搶去,把失去一個女人當作有損面子有損尊嚴的事,這種傳統的思維也沒見說是在矮化男性啊。

有時候女性主義好像就是搞着搞着就會變得,很形而上學。(但搞還是要搞)

5.

鐘傾城在畫展上對陳凱西賣慘博同情求和好那一段,小說裡她編的身世還帶點classical的登味,劇版改的就好多了。我覺得主創團隊的女性意識還是挺在線的。

...

還有羅曼家裡蹲還沒出名也沒錢的時候,用的是紅點ThinkPad,寫出了爆款劇之後,就用上了MacBook。這種細節也能看出來創作團隊的用心。

小說裡我最喜歡的部分不是男女主的感情線,而是三個女人追逐自己的事業和夢想過程中,欲望驅使下的各懷心事,百轉千回的相輕又相惜。

隻要這些沒有被魔改拍的變形,那這部劇還是挺值得期待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