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短評字數就寫到這裡來了。

我總覺得這部看似客觀記錄的片子對琴琴來說太殘忍。18歲的女孩,被迫在鏡頭前展露所有不堪,她緊握的雙手以及一些下意識對鏡頭的躲避。這個年齡段的女孩有許多驕傲,感覺一切都被家人、困窘的生活甚至是鏡頭後面的導演打碎了。“這就是你想要的真實”,大人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她卻把一切看透徹。她夠懂事了,在父母不在的時候,撐起隻有外婆和弟弟的家,割豬草,掰玉米,背着最大的筐子,承受那些難以言說的孤獨。父母也許愛她,但在她1歲時便出去打工。漫長的隔閡,匮乏的溝通,以及下意識的對弟弟的偏愛。總對孩子說,要好好讀書,但是卻隻期待兒子能夠做出一番事業,那麼對女兒原本的期待是什麼呢?讀書之後呢?(讨厭導演在鏡頭後對琴琴的這種凝視)

但是有關春運的一切又那樣真實,疲倦的絕望的,無言的情緒被鏡頭外的人捕捉到,又傳遞給了觀衆。08年的廣州春運記錄尤其讓人窒息,豎起的人牆,翻越欄杆的人群。不過過去了10多年,那些綠皮火車,幾十小時的硬座記憶仍舊留存在我們的生命體驗裡。因此不管怎樣發展迅速,把一切通通抛諸腦後,總有些東西是擺脫不掉,深刻記憶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