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是一部表面上講女性獨立、女性互助的電影,但我們要看它到底是真的在推女性平權,還是隻是把“女性成長”當成一個賣點。
首先,它的女性角色很獨立,比如單親媽媽、職場女性,不是傳統那種靠男人活着的形象。這點挺好的,說明電影試圖打破“女人隻能是賢妻良母”的刻闆印象。而且女性之間的友誼在電影裡被很好地刻畫了,不像以前的影視作品總是把女性塑造成互相嫉妒和争鬥的關系。
但問題是,女性的成長是不是自己争取來的,還是依靠某個男性角色的推動?
有些電影表面上是女性主義,其實還是在延續男權邏輯,比如女主角的成長隻是因為被某個渣男傷害,或者最終靠另一個更好的男人拯救。如果電影讓女性角色真正自己做選擇、自己承擔後果,并且她的成長不需要通過“得到一個好男人”來完成,那它就是真的在推進女性意識覺醒。
再看男性角色,有些電影裡會有那種“僞女性主義者”,嘴上說尊重女性,實際還是在利用男權優勢。如果電影有這樣的角色,并且對他們進行了批判,那說明導演是有意識地在揭露現實中的性别問題。但如果電影最後還是讓這些男性角色成為女性的“導師”或者“拯救者”,那就說明它并沒有真的挑戰性别權力結構。
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經濟獨立是不是等于真正的自由?
如果電影隻是告訴我們“女人有工作就能獨立”,但不去讨論她們在職場裡遇到的歧視、不公平的晉升機制、母職懲罰(比如女人生孩子後職業發展受影響)等現實問題,那它其實并沒有真的深入探讨女性的處境。真正的性别平等,不是光靠個人奮鬥就能解決的,而是要改變整個社會結構。
最後,我們要問自己,這部電影到底是想認真讨論性别問題,還是隻是借“女性成長”這個概念來賺票房?如果它隻是讓女性角色看起來很“強”,但背後的叙事邏輯還是男權社會的規則,那它依然是一個傳統故事的包裝版,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電影。
所以,如果《好東西》真的在挑戰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展示女性如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那它值得被認可。但如果它隻是換了一層“女性獨立”的外衣,講的還是“女人最後還是要靠男人”的老故事,那它依然是在消費女性主義,而不是真的在推動性别平等。
最後3分是給這個時代真正追求人類平等做出貢獻的人,而不是給那些披着女性獨立男權至上實責所謂覺醒的群體。
平權還是貧權?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