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標/best of all

10/31 資料館二刷:看的時候其實以為男主是德國人,因為Sam Neil和Adjani的咬字都有一種非母語的刻意、生澀與艱難,一種傷心欲絕/悲痛欲絕之“欲絕”的感受,而我一直覺得在電影中語氣、聲調是至關重要的事物。從第一句話的咬字開始,就注定了possession的不凡之處。始終在政治的邊緣輾轉,在耶稣受難像下下跪,和克蘇魯式樣的怪物做愛,握緊雙手說the temptation to let go promise so much comfort after the pain,但無論如何還是一個寫實的故事,一種關系與感情,幸福與信仰,自恨與自戀之中切實的痛苦,用寫實說出太過切身、用虛構說出又太過輕率,于是徘徊在暴力、血漿、尖叫和自殘鏡頭中的其實隻是一個孩子眼中的婚姻與人生。我一直非常喜歡孩子與母親的設計,(細想來,片中男主/女主/母親和孩子都選擇了自殺),對于母親來說,死亡如同落在黑夜平台上的一片翅膀,而對于孩子來說,鮮血淋漓的屍體躺在隔壁,一片狼藉的地上有一艘母親情夫的帆船。父親是偏執而被背叛的特務,母親是失意又失去自我的舞蹈教師,你的東西德,他的柏林牆,最後全部都幻化成世界末日的一道白光,我别無出路隻能在一片最小的浴缸裡不斷地、不斷地閉氣,直到淹死我自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