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很有意思的點:波音的理念是給駕駛員高度的操控性,理論上可以進行任何能滿足的操作指令;空客的理念是在将駕駛員的權限控制在一定範圍内,剩餘的交給電腦。
前提:機動特性增強系統(mcas)的來源和工作原理。通過傳感器數據,自動判斷飛機是否面臨失速的風險,并且提前介入。這個系統吧,僅僅安裝在737max機型。在2010年,由于普惠和LEAP在風扇葉片技術上的突破,空客A320油耗降低20%,費用:10億歐元(波音原計劃升級費用120億)。技術出身的波音ceo不得不采取用技術打敗技術的方法,對最暢銷的737-800進行升級。包括但不限于減小風扇直徑;增加轉速;增長前起落架;發動機吊架前移等工作。737max變誕生了。
初代的mcas系統激活條件嚴格,每秒僅僅0.06度

(飛行員手動控制安定面每秒上限0.2度)

但是在試飛後,波音将系統改了!改了!從每秒0.06改為每秒0.25度!并且将觸發條件改為以下三條:1人工駕駛,2仰角單個傳感器數據,3襟翼收上。在這個版本的mcas系統中,波音删除了加速傳感器判斷條件。
2017年3月737max完成審定,5月交給第一批客戶,第一家商業運營的就是獅航。
根據公開的事故調查報告來看,在獅航出事的前兩天,這倆737max在天津飛曼谷時,出現指示故障,原因為左側傳感器損壞。

工作人員在更換完後并沒有校準!!!導緻傳感器水平輸出時不是零度,是+21度。事發當天起飛後,兩側速度不一緻變超過了系統的限定值,先觸發抖杆警告。随着高度爬升,開始進行襟翼收上操作。(還記得上面說的三個激活條件嗎?現在全部滿足了)mcas系統在強行令飛機低頭10秒後進行判定,是否滿足三個處罰條件。這個判定間隔是5秒。随着操作越來越困難,最終該機失速發生事故。
記錄顯示墜機前不正常的向下俯沖

關于埃塞俄比亞的事故,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出具最終的報告。根據已經公布的資料,起飛後50秒,左側傳感器輸出值巨變(懷疑是遭到鳥擊),mcas立刻被激活,開始不正常低頭,機組人工切斷了物理開關,終止了mcas,但是在系統介入下此刻飛機平尾已經不正常。無法通過搖輪恢複平尾的機長再次打開了mcas,此刻人工電門優先級失效,在下一個mcas循環裡,飛機以每分鐘1萬米的速度俯沖。
有nt新聞稱mcas是外包給了印度團隊,是導緻了代碼邏輯的錯誤,進而導緻事故的主要原因。講道理,你美國FAA都允許波音自我審核了,出了事就想把鍋甩出去?相比于拉程序員祭天的,個人更傾向于拉波音管理層祭天。
埃塞俄比亞航空出事後,咱們國家是第一個宣布全面禁飛737max,随後該機型被全球禁飛。
波音花了數億美元進行受害者家屬安撫工作。不久後,波音對系統的改裝方案公布,其中最大的一個報告足足有156頁

在新的軟件邏輯上,mcas系統将隻輸出一次10秒的指令。将操作最高權力交回駕駛員。
修複後的737max在許多國家複飛,我國關于737max複飛的文件也在去年末下發。

很好奇的是:737max複飛了,民衆敢坐嗎?
波音737,一個50多年的機型,縫縫補補用到了今天。波音對其進行了數次升級改裝。但就像你給一個50年前的拖拉機裝上w12發動機,abs,自适應巡航等等,這台機器真的可行嗎?系統之間調教真的适配嗎?當然波音公司嘛,美國披着私企的國企,出了再大的安全事故也不會讓它擺爛就是了。
相比于波音,空客也許是我們以後出行的更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