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DOWNFALL:TheCaseAgainstBoeing(2022)的剧情介绍
波音公司被指将利润置于安全之上,调查人员发现这有可能导致了几个月内发生的两起灾难性坠机事故。
一落千丈:波音大调查DOWNFALL:TheCaseAgainstBoeing(2022)的影评
每天,成千上万的航班穿行于世界各地。大多数人都觉得坐飞机很舒服。穿行在高空,欣赏着壮丽的山河大地,落地时已到达目的地。有时特价机票甚至比其他交通工具更便宜,很多人都习惯了乘坐飞机。然而,由于飞机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就是灾难性的 ...
单纯理一下
2018年10月29日印度尼西亚狮航610 189人丧生 全新的波音737max事发:指责狮航和飞行员能力不足黑匣子:迎角传感器错误提示失速,飞机报警并抢夺飞行员控制权开始下拉飞机。波音:指责印尼飞行员不专业。然而这位飞行员是在美国 ...
看到mu5735的热搜,第一反应就是:不会是波音吧?
大而不倒,大而不倒,出人命,奈我何?金钱至上,金钱至上,讲道德?笑话一个!波音的铁板一块,让人看到了资本的冷酷无情,又让人因为无能为力感到无奈和绝望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希望会有奇迹发生,逝者安息!希望c919能稳步发展,总有一天顶替波音。
波音的坠落
在如此惨烈的背景下观看了本纪录片,让我深深陷入反思的是制造业的核心是制造、创造先进、安全、实用的产品。但在经过多年金融体系的思维训练后,我突然发觉(或许很早就意识到),美国式金融存在着巨大弊端。像波音这样伟大的企业,在经过华尔街改造 ...
说个很有意思的点:波音的理念是给驾驶员高度的操控性,理论上可以进行任何能满足的操作指令;空客的理念是在将驾驶员的权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剩余的交给电脑。前提: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的来源和工作原理。通过传感器数据,自动判断飞机是 ...
谁都知道生命重要,但总有人饮鸩止渴
“不可理喻”!仅说这个纪录片中提到的因素,Boeing在改变管理层和遭遇空客竞争之后,就陷入了一种作茧自缚的downfall状态了。在优先级上速度取代安全,成本取代安全,制造明知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飞机只为了市场份额和随之而来的飙升股 ...
这么长时间累积的剧毒公司文化,不是换个ceo赔个25亿可以短期改善的。看完这纪录片,波音产的飞机真是不敢坐了,以后订机票还真得看看飞机是哪家公司的。
卧了个大槽原来波音和麦道的合并,最终是麦道管理层上位,那 737 Max 不出设计问题才是见鬼;麦道的 DC 和 MD 是空中浩劫常客,更是被弹幕戏称为 Daily Crash 和 May-Day,事故也是飞机原因的比例更大;而且从事件如何收场不难推测,还会出新事故,波音公司掏钱付罚款和赔偿,高管则免于被刑事起诉,甚至 bonus 都不带受影响的;建议避开出厂年份较新的波音飞机
并非对这起悲剧事件最好的回应与探索,也未见归纳更多新鲜的观点;尤其前后两半段「情感」-「真相」的明显分隔,很难真正厘清作者的出发点到底在哪边。但在这之外,它所切入的是个更具资讯性与值得深思的的角度- -忙于取悦华尔街,却疏于质量上“报忧”的企业文化改变;不断成长的贪婪与野心,却是对生命的罔顾。悲剧是否究竟能在这里停止,我们无从得知;波音的坠落,也是“资本神话”的坠落。
N记应该上架多一些这类良心纪录片,而不是充斥即食味的那些。一「篇」不俗的专题报道,若果以五至六集篇幅来交代,应该会更为有力。
最讽刺的就是疫情前出的事故,现在疫情在很多地方已结束这飞机居然又重新回到市场了…………瑟瑟发抖啊………煽情戏份过多,片子质量本身不咋地,但是题材赢了,我反正以后订机票肯定看机型了………
02.18上映,03.21东航的波音737坠毁,民航保持十一多年的安全纪录归零。
“坠机第二天,中国让大家跌破了眼镜,他们单方面自行停飞了这个机型,而这也引发了其他国家一连串的跟进。”如果这次被查出仍然是波音公司飞机制造上的问题,Boeing应该会被我国无期限拉黑了
波音,不如说美国整个国家也是如此,一边是公关PR塑造成英雄主义,民主与自由的世界卫士,另一边不断资本扩张,无视安全人命,发动战争,制造混乱,再统一收割,大赚特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