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的剖析能力無愧主競賽水準。

比起戀童或童年創傷,本片真正讨論的無疑是水面之下的隐秘生活和兩位女性對平衡的掌控力。

年輕的男孩,勾引并奪走了關系的主導權,年長的夫人,在監獄和婚姻間泅渡名譽受辱的大海。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浪漫神話,也抵不過漸漸抻長的時間、生理成長帶來的改變,他人的評價是終将水落石出的灘塗,時過境遷後,什麼才是立足的支點?婚姻變成繭房,真愛是隐約知覺後還意圖自我欺騙?

比起外人探究的眼,更不堪的是自我的懷疑、後悔和為時已晚。

要是早知如此,純情的不要年輕氣盛,出軌的不必此後忠貞。借口藝術和真實而來的,刺透才是本意;看似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安全卻是貓戲老鼠的實底。

她何時操弄起棋子,明明痛苦得如此真實,抱着他流淚,帶着她化妝,生活比電影更需要表演。溫馨空洞悲傷,黑蠶化蝶飛出罩房,無限逼近真實,可命題(波特曼最後真實的表演,或者摩爾告訴波特曼她掌控一切時的氣定神閑,或者他們曾經純真浪漫的愛情,或者她如今對丈夫的感情,或者她如今無法掙脫無法回頭的狀态,或者她日常對别人展示的面具,或者她偶爾私下對丈夫流露出的脆弱和痛苦)真假難辨。

評論寫得太一腔抒情了。。。

但電影真不錯,劇本我感覺已經很厲害了,不是很大,但内部曲曲折折,就衍生出很大的讨論空間。如果說流浪地球2的劇本是議題亂炖出一鍋味大而無法細品的濃湯,五月十二月就是大腦皮層????那種類型的。

聚焦在私密生活和情感上,精準的剖析、準确的表演(包括波特曼有時表現出的做作),生活和表演之間極富張力的關系甚至外化成了兩位人物,正以其幽微和隐秘,才見其寬闊。

結局倒置的人物狀态,既貼合兩位主角間的對照、博弈,又呼應了波特曼無人時(卻面對觀衆)念信、愛撫的沉浸表演,技巧對應體驗,好萊塢對應小島,年輕的你在我身上摸索的真實少婦,對應着年老的我在虛與委蛇你時趨向于掌控局面的野心女演員……

對照的事物在抹去邊界、欲拒還迎、似是而非、對稱過招後無處不在,就像一旦侵入,生活就回不去,一旦表演,真實就咫尺之遠,鏡子一旦在電影裡出現,哪怕沒有實體,電影也會變成不斷映照而自我分裂的迷宮。

另外,有意思的是波特曼接近這對夫婦,用意圖摸索藝術真實的借口,波特曼的行為仿佛她要刺穿這種虛僞的生活、已經虛假而變質的感情、靜水流深人物的狀态、摩爾平衡生活表象的努力(至于她這努力是當做無事發生,還是扮演自己“努力扮演仿佛無事發生”,就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

除了專業素養和單純好奇,我結合波特曼角色曾經裸體出演和她講課上鎮定而不加避諱地描述,還猜測着一個波特曼去“刺穿”摩爾生活的動機。

那就是波特曼曾屢屢因為裸體出演“這一污點”而受到世俗道德的攻擊和污言穢語,所以她拿到這個劇本并了解現實原型後,一方面是藝術上的不理解,一方面是潛意識地想刺穿摩爾表面體面的生活。因為波特曼出演裸體而飽受道德指摘和“出賣色相上位”的中傷,而摩爾的感情一方面也是這種不道德的事情,一方面卻被美化成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波特曼是無恥的肉體上位,而摩爾是“禁忌卻純美而感情至今固若金湯的真愛”。這種虛僞讓她潛意識想起了自己蒙受的部分人一面觀看她裸體意淫,一面指摘嘲諷她道德低下的虛僞。這種對虛僞的反感,促使了她以藝術和真實為名去探究“真實”,當然,靠近真實本身也是藝術家的野心。

比起摩爾小時候疑似受到兄弟侵犯而在成年結婚後和小于自己23歲的少年偷情,波特曼曾因某些原因出演裸體而屢屢受到世俗道德虛僞放肆的凝視,從而不斷自我深化“追求藝術真實”的心理人設(或者潛意識催眠,在行為上真的自我笃信,從而自信而富有侵略性,在最後反轉前,對那已然恪守成規、如履薄冰的人婦保持超然而全盤在握的安全感),這算是“創傷—行為”的鏡面對稱吧?

結局不斷的表演,在貌似最靠近真實的時候戛然而止,波特曼能把握到真實嗎?如果她接觸的,我們看到的,都不是真實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