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造夢的地方,導演通過這部電影編織了一個純粹的電影夢。

在這個夢裡,上世紀小鎮的人們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看電影,跟着電影大笑,跟着劇情抽泣,會為了剪掉的吻戲鏡頭而抱怨,為了等得很久還被趕出電影院而造反……意式幽默在這一過程表現地淋漓盡緻:會有人因為看到電影的激烈場面而猝死,會有人把每個人物的台詞背得滾瓜爛熟,會有總是朝着“底層民衆”吐痰的“上等人”,最後終于被扔了泥巴……造夢的天堂電影院幾經變遷,從簡陋的禮堂到精心裝修的商業電影院,再到競技場的露天電影院,最後終究不敵新興媒體的沖擊而倒閉。實體消失了,曾經的夢還在,陪伴一代人的回憶還在,一個個盡情歡笑、大哭的夏夜永遠留存。

電影放映員阿弗利多就是那個為小鎮造夢的人。他仿佛是個萬能的魔術師,自己忍受着這份工作的無趣和孤獨,卻獨愛看人們欣賞電影時臉上的笑容——對他來說已是足夠的嘉獎。他會在托托浪費了買牛奶的錢而被媽媽責罵時變魔術般地掏出50角錢解圍;他會在人們因被趕出電影院哄鬧時變魔術般地将電影“變”到人們眼前;即使因事故失明,他也能魔法般地知道電影放映“失焦”了……

他雖然孤身一人,卻能看穿托托對愛情的迷茫,他雖然在小鎮呆了一輩子,卻讓托托離鄉闖蕩——“不要屈服于思念”

電影的最後,已是名導的托托重返故鄉,來參加他最好的朋友和老師——阿弗利多老頭的葬禮。故鄉的變化挺多,天堂電影院已不複存在,除了電影院經理和神父,滿眼皆無故人。母親說,走吧,你屬于羅馬,于是匆匆離去。回到羅馬,在極其現代化的電影放映廳裡面放了阿弗利多給他的禮物——一部老舊的片子。這是老頭一生中唯一的作品,他把那些年神父要求剪掉的吻戲都粘貼到了一起,讓一對對相愛的人們盡情相擁、接吻,潮水般的愛意瞬間傾瀉而出,甚至湧出了屏幕。始終帶着疏離又冷漠眼神的托托此刻再也不能自已,早已熱淚盈眶。電影很快FINE了,但老頭子那細膩、善良、浪漫到極緻的情懷和精神永遠不會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