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從立項,到定檔,到撤檔,到今天我看完成片,可以說是一段非常莫名其妙的過程,每一環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緻了十分奇幻的錯位。
總的來講整體的感受是非常失望、怒其不争的,尤其是更令人扼腕歎息的是,這部質量較差的電影中确實還存在着很多明明可以嚴肅展開、大書特書、開創市場首例的旁枝末節,更讓這部表現庸常,創作畏首畏尾的電影叫人不忍直視。
本片的最大缺點在第一場戲就初見端倪。導演妄圖用一場快節奏的動作戲作為楔子抓住觀衆眼球,但是無論是攝影還是剪輯和整場戲都毫無适配度可言。
非常快節奏、聽感明快的配樂搭配毫無力量感和節奏感的追跑動作,以及不知所雲的抽幀、慢鏡、虛化,有一種剪輯師忽然得到了剪輯軟件1天vip的美。
在卡車忽然急停那場戲出現時,配合的視聽語言讓我險些以為軒軒要被軋死了,當時心裡一驚:馬薩卡...《我的姐姐》同款序幕?
不過導演也十分真誠,凝練地用這一場戲就把整部電影的叙事和影像風格全概括了,因為以上這兩者在這兩個小時裡都是非常混亂、失序、無節奏、無章法的。這使得我幾乎認為《野孩子》或成首部遭遇的“技術問題”真的是真.技術問題的電影。
電影完全沒有一條如何講故事的清晰思路,第一幕沒有塑造人物和闡述兩主角情感建立過程的任何企圖,此後的發展中則更是連基本的起承轉合都談不上。
所有情節點隻有非常硬給的、綜藝cue流程式的人物情緒對抗,在這些裝模作樣、空洞無味的矛盾之外,不存在對角色形象的補足,不存在對現實環境細節的刻畫,不存在對議題或者焦點群體本身的觀察以及關照,隻有從原事件特稿下高贊評論裡抄來的網絡熱門金句集錦,以及全片唯一和王俊凱的外形以及演技适配的青春疼痛文學台詞摘抄。
最典型的就是王俊凱從遇到軒軒到決定建立無血緣關系兄弟關系的這個過程,抛開王面若死屍般的表演,以及腎虛氣短的台詞功底不談,單是情節本身也單薄且無說服力。
影片自始至終都在明裡暗裡強調,王俊凱對軒軒的愛是在“因為曾經淋過雨,所以如今要為你撐傘”這套邏輯之下的(并且還刻意的專門寫了撐傘這個物理動作),但是在陷入文藝作品理想主義漩渦的同時,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卻完全沒有考慮現實的因素。
王俊凱的職業、生活環境似乎會讓他每天都遇到無數個和軒軒一樣的小孩,他難道不應該早就司空見慣并對此感到麻木了嗎?而我收養一個小孩這件事需要承擔的經濟成本、時間精力成本、甚至法律風險都是巨大的,尤其軒軒是一個學齡前兒童。
現在有錢有閑的恩愛夫妻都不願意在一個充滿保障以及物質條件滿足的環境下撫養一個健康孩子長大成人,一個連自己的日子都活不明白的流浪漢因為一個小流浪兒的一句“雪花膏是我媽媽留給我的”就下定決心罩他一輩子,或許過于荒謬了。
不過這一段戲拍的差或許也是可預測的,畢竟《我的姐姐》能夠大賣,更多的也是由于電影前3/4張子楓表現出的對于孤兒的有灰度、有惡感的心理狀态引起了觀衆共鳴。相反電影結尾包餃子的結局雖然導演已經竭盡可能平滑過度,卻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最多的批評。
而《野孩子》基本可以視為一個《我的姐姐》後傳——《我的哥哥》,整部電影始于一對兄弟烏托邦一般的關系,那這樣的前提下後續的崩盤幾乎是闆上釘釘的。
虛無缥缈的人物初始設定,讓後續的故事展開都非常像是僞下沉博主“微服私訪”拍攝的小紅書vlog,因為所有兩男主相處的情節都有種先有tag後有電影的既視感。#泳池露營#爛尾樓搭帳篷#年夜飯變霸王餐#寶寶輔食(這次是真有)#塔斯汀新品聯名王俊凱
這就導緻第三幕長達半個多小時的煽情完全失效,電影雖然叙事節奏拖沓,但叙事方式卻是短劇式的,而短劇的最後10集忽然要進行一場漫長的辣椒水滴眼睛就非常荒謬了,不僅不可能奏效,還會讓人感到如坐針氈。
最大的問題是兩個角色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成長可言的,軒軒不進則退就不多說了,王俊凱的初始人設不清,以至于他那張純傻風的臉成了觀衆對這個角色的第一印象,他自始至終又在凹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姿态,以至于最終送軒軒上學,自己放棄東躲西藏等待被捕完全是所有人可以預測的必然結果,這有什麼弧光可言呢?
比我這篇文章下或洗地或罵人的三字粉絲的到來還要必然的情節就沒必要非讓AI生成出來了。
另外,本片除了是一部聚焦留守兒童、流浪孤兒的社會議題片之外,還是一部犯罪類型片,王俊凱從倒煙倒酒的散戶罪犯,到被潘斌龍納入麾下成為街頭gang gang分子的過程其實本來是這個電影的A故事。但這一部分當然也在導演的鬼斧神工加持下變成了充滿郭敬明10年前玩剩下的廢案合集,以及鬼火少年抽象視頻大賞。
看似危機四伏的潘斌龍賊巢實際上從頭到尾都沒有給王俊凱兄弟二人造成過什麼實質性的傷害,倒是一會請吃飯一會玩貪吃蛇,一會還敞開直播間大門邀請王俊凱兄弟二人從李飛那跳槽到文叔mcn公司,像是個白給積極分子。
更别提王俊凱和陳永勝一起參與的那些具體的犯罪活動,不僅都是人類低智行為藝術,也不具備任何犯罪類型的緊張感和爽感。最後所謂的“幹票大的”居然就是跑到一個比密室逃脫的造景質感還差的大别墅裡摸點雞零狗碎的東西出來,順便偷吃人家一頓餃子。
陳永勝怒砍富豪家分辨率小于720p的劣質全家福場面喜劇感拉滿,離開案發現場後cue到的車禍、絕症、家破人亡流程生硬就自不必說,居然把當年看《四海》的恐懼感給我帶回來了屬實的有些讓人破防。
這其中可能唯一可以獨美一下的就是潘斌龍的表演吧,大部分喜劇演員演正劇要麼是抱着搞耍的心态繼續耍寶,要麼是不願意離開舒适區以浮誇的喜劇表演方式诠釋角色(賈冰是典型反面教材),潘斌龍的表演則克制、恰到好處,并且把略帶喜感的口音和腔調有效轉化成了營造危險與不确定因素的功能性元素。
他出人意料的貼合角色以及符合現實感的發揮讓這個角色成了似乎是全片最正常,行為最符合人類思維邏輯的人物。
再比如軒軒的人物麥格芬“媽媽回來”最終被他自己破掉了,他說要和王俊凱一起離開,不等待戈多媽媽了,并且做出了“是我抛棄了媽媽”這樣的表述。
這其實在兒童題材片裡還是少見的,大部分電影可能隻是做到孩子對于被棄養的釋懷就結束了,但軒軒的人物狀态更進一步,類似于《雷霆沙贊》那個當年驚到我的反高潮尋親情節。
最後再講一個非常啼笑皆非的觀影體驗,軒軒剛出場時不斷向王俊凱強調“他們都看不見我”,除了是對自己身材嬌小适合從事走私工作的客觀描述以外,當然也是導演對于社會忽視留守兒童問題的明喻。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條符号線索的最終落點和今年另一部抽象爛片《草木人間》撞梗了,都用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比喻主角最終的高光時刻,甚至都用了動物符号來代表主角内心的烏托邦世界。
聽到這句詩作為背景音出現,王俊凱做出和蔣勤勤一樣的凝望遠方的動作,曾經被顧曉剛癔症發作拍出的小醜女河東獅吼對壘cg老虎的恐懼支配了我。
其實從王俊凱轉型電影演員之後,他主演的幾部長片我還都挺喜歡,《斷橋》我認為極被低估,《刺猬》暫時是我今年的院線最佳,《萬裡歸途》雖然缺點甚多,但也算當年井噴的一批主旋律裡最有想法,也相對順眼的一部了。
如今到了《野孩子》,失去了老戲骨做砝碼擡轎,又碰上同樣業餘的編導團隊,王俊凱自身的所有不專業、不敬業缺陷幾乎一覽無餘,原形畢露。
放在電影圈層,王俊凱的咖位和票房号召力确實是“苔花如米小”,可是不思進取、自以為是、故步自封的表演态度倒是“也學牡丹開”了。
——————————————————
至于我是不是王俊凱職業黑,戰績可查:
粉絲老師們可能前兩周還在截圖、複制、轉發我的文章段落作為吹捧他的談資,如今就屁股決定腦袋地開始對我極盡謾罵之詞了。
自證很蠢,為了飯圈也不值得,但是我曾經确實一度認為王俊凱的銀幕發展旅程未來可期,《野孩子》讓我認清了現實,所以該說的話我必須說,也希望各為老師認清現實。
我不想像哈圈衆爹味男一樣用年齡、學曆、身份等等标簽給某些飯圈群體扣帽子,表現優越感,從而反襯自己理中客的觀點是金科玉律。但是我也希望無論你是誰的粉絲,無論你在現實中為誰真真切切投入了大量主觀的喜愛和客觀的真金白銀,都可以保持中立、客觀,回歸作品本身,回歸電影本身。
我在這裡發表任何觀點都隻是因為我愛電影,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