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我頭疼,基本上就是瞎拍一通。兩個多小時的音效污染非常糟糕,觀影體驗太累了。我勸你們别看,不過如果你們不聽我也沒有辦法。

曆史原型事件的紀錄片叫《裡斯本丸沉沒》,這部電影在24年上映時就強烈推薦過。那麼《裡斯本丸沉沒》有多優秀,《東極島》就有多糟糕——已經不隻是拾人牙慧、東施效颦,還是全方位的降格與胡編亂造。

不像是一部曆史劇情片,更像是為朱一龍量身定制的超級英雄電影,1v4徒手單刷碉堡、千裡奔襲上船刺殺日本兵、一手拉船錨一手拉繩子拽動兩艘船,好幾個片段都幻視美國隊長2,在影院真的很想做捂臉表情。

中心感情極其混亂,一會展現島民對海盜的偏見,一會攻擊日本人,一會又控訴老祖宗不讓女人出海的封建傳統,每個立場都要蹭一筆。所有敵人角色的面孔模糊而虛幻,沒有任何有效的構建與交互,于是作為觀衆拼勁全力都很難生出恨意,隻是懵懵地覺得電影裡的人與我無關。

最不能接受的還是,這部電影對中國漁民瘋狂的醜化。為了突出吳磊和朱一龍兩個角色的神勇,不僅要把普通老百姓抹黑得愚昧又盲目,還要讓所有角色既沒有救人能力又沒有自救能力。如果電影裡的角色根本沒有自救的動機和努力,隻是被導演和劇情推着去死,那麼每個個體的受傷和死亡,全無痛感。

《裡斯本丸沉沒》裡的受訪者,真實又豐盈,聽那些經曆者的回憶我根本無法抑制哭泣。《裡斯本丸沉沒》的控訴,既不哀怨也不谄媚,克制又溫情地訴說着一切。在《裡斯本丸沉沒》中,中國漁民出現的那一刻伴随着完全的救世光環。他們救人,隻是作為自己、代表人之所以為人的人性,而不代表任何抽象概念,給整部影片添上溫情注腳。

這些優點,在《東極島》中完全被毀了。那些舍己為人寫盡人性良善的漁民,被醜化得愚昧、狡猾、窩囊,甚至為了現代戲劇性效果,改得抽象、神經還嘩衆取寵。原本的反戰議題,在這裡完全降格,變成了朱一龍和倪妮大談兒女情長,變成了朱一龍和吳磊盡情展現魅力,用語焉不詳、造作裝逼引發一場又一場莫名其妙的沖突。電影主創唯一的感悟,似乎就是對着牆後那些造成落後現狀的老祖宗再一次跪下去,就是讓無根無源的海盜再一次回歸虛無的海裡。

有了《裡斯本丸沉沒》的珠玉在前,有了《南京照相館》的同期對比,《東極島》就是完完全全的糟糕。所有特效與音效上的用力,都隻是更凸顯劇本和情感上的無力。所有聲嘶力竭的呐喊,掩蓋不住内裡的空虛。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