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FF27 我的上影节场刊

【SIFF展映片单-评委作品】
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巴西导演、编剧佩特拉·科斯塔:《民主的边缘》

应该会是本届上影节我的观影片单中,私心认为最好的一部电影。

电影详细记录了2016~2019年三年内,巴西政坛和国内的巨大动荡与分裂。民主被随意践踏,极权主义死灰复燃,军事独裁的可能与日俱增。

曼德拉、奥巴马、伊丽莎白二世一一出现,两任左翼总统卢拉和迪玛尔在影片中都有极其私人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大段采访,右翼政客特梅尔、法官莫罗和军政府信奉者博索纳罗的影音资料也保存清晰完好。街头巷尾示威抗议的人群、巴西利亚国会大厦前在隔离带两侧针锋相对的选民、对抗中的军警和公民、博弈演讲时的议员们,记录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让人惊叹。历史是偶然而非必然,很多机缘巧合下才有这样一位导演有能力和意愿完整地记下这一切,真是这个国家的幸运。但更多的素材意味着更多的乱象,又何尝不是这个国家的不幸

因为导演自身的家庭背景,让她能以普通人很难企及的视角近距离接触当事人物,而更可贵的是她身处食税阶级,各种意义上的既得利益者,却能在尽可能中立的讲述口吻中透出一种关怀、反思与温情,立场鲜明地支持种族平等、性别平权、政治改革与公共福利。很多人提起白左又是一副讥讽的口吻,可食物发胖率似乎不是营养不良者有资格考虑的问题。

在现在的舆论场,大家好像已经不太能接受一个人高唱反思、自由、民主这些词。一种观点认为如今拉美国家的乱象就是因为过早全盘接受了西式民主,可能确实如此,在平均素质与经济水平提升之前,讨论全民民主没有意义——民意会成为独夫民贼操纵政治实现集权的工具。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几何时,民主就是所有人心目中明确的终极目的。

自由是民主的前提,而法治是自由的前提,任何一环不可或缺,否则民主和法治就会变为民粹与专制。政治机器不应该变得网红化、僭主化,然而失控和不可预测总是在熵增定律中愈演愈烈,温和理性总是无法对抗极端疯狂。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

映后交流环节,全场观众齐声抵制了影院提前内定的不痛不痒、与影片根本无关的问题,换来了两个更有价值的提问:如何处理纪录片拍摄中的事实核查和公正性问题?如今卢拉再次胜选,是否会有续作,该如何思考巴西的命运和未来?

印象深刻的是,她推开了挡在影迷和自己之间的保安,带着我们所有观众回到了酒店大堂,然后一一为我们签名、合影。一阵感动,如此深刻又如此平易近人。

究竟要构建怎样的国家与社会,究竟要到达怎样的未来,才对得起这一路的艰辛苦难啊。理想主义者也许会失去很多,但绝不会是一切。吞心噬骨的黑暗一定会消逝,我们永远值得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