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突然得知自己一年後會失明,失明前的這段時間,你将如何度過?

是陷入焦慮恐懼,還是将對這世界的最後一眼深深刻在腦海中?

一對加拿大夫婦帶着3個即将失明的孩子,做了個令人動容的決定:環遊世界。

他們想在孩子們失去視力之前,讓他們盡可能多地看到世界的美麗,用美好填滿他們的視覺記憶。

...

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拍成了紀錄片《與世界的最後一眼相遇》,已被無數影迷列入今年最走心、最治愈的紀錄片。

該片由國家地理出品,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團隊制作,榮獲了第46屆新聞與紀錄片艾美獎最佳剪輯獎,在豆瓣獲得了8.2的高分。

這部電影也正在國内上映,但可惜截至目前,票房僅有75萬。

影片超越了單純的旅行記錄,展現了一個家庭如何用愛與勇氣,在黑暗降臨前,為孩子們留下一生難忘的光明記憶。

片中詩意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題,引發對生命、失去和愛的思考,在這個浮躁焦慮的當下,尤其值得一看。

...

這部影片的特别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壯麗的風景記錄,更是一個關于感官覺醒的旅程。

父母們不僅僅是讓孩子們“看”,還引導他們用手觸摸岩石的紋理,用耳朵傾聽風聲與海浪,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

每一處風景,都因為孩子們即将失明的命運而變得彌足珍貴。

看完這部紀錄片,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慶幸還能用眼睛看到這個世界,并且更加珍惜當下。

...

居住在加拿大的佩爾蒂埃一家,有四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像所有四孩家庭一樣,日常充滿着歡笑與混亂。

...

然而,一個從天而降的噩耗,徹底改變這家人的生活。

四個孩子中的三個:米娅(Mia)、科林(Colin)和勞倫特(Laurent),被診斷出患有一種罕見且無法治愈的遺傳性疾病——視網膜色素變性。

這種疾病會導緻他們的視力逐漸退化,最終永久失明,現代醫學至今無法治愈。

...

孩子們中最大的11歲,最小的才4歲,本應是人生初始最明亮的階段,卻被提前預告了一個黑暗無光的未來。

他們的視野将會逐漸萎縮,直至徹底失明。

...

環球旅行需要一大筆錢,夫妻倆已經準備好賣房賣車,傾盡财産。

巧的是就在出發前,爸爸賽巴斯丁的公司被并購,他持有的股份剛好可以作為旅行資金,隻要一天的預算控制在200美元以内就行。

于是一家人為了省錢,在旅途中盡量選擇露營、青旅、民宿以及徒步,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算是個不小的挑戰。

...

比如4歲的勞倫特想要騎在駱駝背上喝果汁,一家人就去到埃及,讓孩子真的騎着駱駝喝果汁。

...

11歲的米娅想騎馬,一家人就來到了最适合騎馬的蒙古,讓她在草原上騎了個痛快。

...

9歲的雷歐想學沖浪,他們就去到印尼,讓雷歐體驗沖浪的刺激。

...

此外,全家一緻通過的願望,是去非洲參加獵遊。

在非洲大草原上近距離觀看百科全書上的野生動物,感受生命的原始力量。

...

...

在旅途中,孩子們也會像所有普通孩子一樣,因為疲憊、饑餓或想家而情緒低落。

影片真實地記錄了這些不那麼光鮮的時刻,也展現了家庭成員在面對困難時如何相互扶持。

...

影片鏡頭還捕捉了孩子們用其他感官“看”世界的瞬間。

不僅僅用眼睛,還可以用手去觸摸冰島火山熔岩的紋理,用耳朵去傾聽風聲與海浪……

當我們習慣用眼睛看世界時,片中的孩子們卻用日漸模糊的視力,教會我們如何真正地“看”。

這是一種超越視覺的體驗,用内心去捕捉那些無法被相機記錄的美好。

...

作為觀衆的我們或許不會經曆失明,但我們每個人都在逐漸失去一些東西——健康、青春、身邊的親人,乃至最終失去整個世界。

但在那之前,我們依然可以享受并珍惜當下。

...

...

《與世界的最後一眼相遇》以“最後一眼”為題,賦予了每個鏡頭深刻的意義,“Blink of an Eye”寓意着生命的短暫與珍貴。

影片揭示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以及如何真正地“看”世界,珍惜那些習以為常的美好瞬間。

...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