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我國影視史,電影《女籃五号》《沙鷗》《我的九月》等都是體育題材的代表作品。而随着時代的發展,冰雪、馬術、擊劍等新興運動類型也開始走入大衆視野,但始終鮮有聚焦于這一類運動的影視作品出現。運動劇的藍海,還有待進一步開發。而市場,隻歡迎精品來打擂。
當下的市場,更為流行的是各種披着甜寵外衣的青春運動劇,創作一部“沒那麼甜”的“硬核運動”青春劇,其實在“流行度”的市場比拼中并不那麼讨巧。深谙這一點,但興格傳媒毅然決然選擇了這種創作方向,這不僅僅是一次勇敢的嘗試,更是一次深遠的探索。
作為升級競技類型劇的先行者,興格傳媒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一次次腳踏實地地創新探索,讓運動青春劇成為真正傳達青春奮鬥正能量的更類型化更寬闊的内容賽道。秉承這份初心,團隊在創作伊始,其實面對着很多壓力和不确定。但幸而從立項到創作都不斷得到了上級管理部門以及平台方的鼓勵、支持和幫助,并獲得“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資助,播出後更是成功引發多方體育界運動員的破圈關注與支持。
《拜托啦師兄》上線優酷獨播後,不僅成為了得到觀衆蓋章認定的“硬核之作”,也引發了體育和娛樂的破圈宣傳,獲得了北京奧運會男子佩劍冠軍仲滿、倫敦奧運會男子花劍冠軍雷聲、青奧會個人冠軍林聲等衆多擊劍奧運冠軍與世界冠軍的支持和認可。作為競技類型劇的先行者,能獲得如此高的呼聲,都與創作團隊對運動細節和競技精神的尊重分不開。
從裝備到動作再到精神,擊劍運動的名場面
擊劍作為一種起源于歐洲的貴族運動,被譽為“戰鬥中的芭蕾”,在劇集當中要展現的不隻是技巧,更是氣質。之所以連奧運冠軍們都擊掌贊歎,是因為《拜托啦師兄》中的擊劍是從設備到動作再到精神上的全線高品質,每一幀畫面都是名場面。
在裝備上,劇中人物的運動服、專業的持劍姿勢、挺拔的站姿,時刻讓擊劍界的“霸道總裁”在線圈粉。創作團隊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佩劍規則,力圖讓擊劍在影視化上能更成熟,既保證專業性,也不讓觀衆覺得枯燥。可以看到,劇中每一場練習和正式對壘時,裁判員的指揮動作和口語發音,都非常标準。
符合專業擊劍運動的場地,是助推品質升級的關鍵。劇組選定的場景拍攝地是天津大學新校區的綜合體育館,曾獲得過2018ArchDaliy最佳建築獎。雖然這是該體育館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出現,但它的設計特點跟擊劍運動恍若天成。場館内部廣闊莊嚴,恰如競技的嚴肅。館外的錐形柱牆,有規律的排列和立體的結構,隐喻着體育運動的科學嚴謹和銳意進取。
此外,為了更直觀的呈現擊劍細節,劇組斥巨資搭建了6000餘平方米的“青冥俱樂部”。這樣的場景設計,在傳統擊劍館、大賽劍道的場景之外,打造出另一番連接想象和現實的空間。
場景帶來的是視覺上的享受,演員所呈現出的動作要領,才是體現擊劍要領和精神的核心。據悉,《拜托啦師兄》為落實專業性,在籌備時就邀請擊劍指導針對劇本提供專業意見,細緻到糾正裁判的專業發音,甚至給每一個主要角色都設定了有個人特色的習慣動作。
同樣,演員們也投入了百分百的心血。劇中所有飾演擊劍運動員的男女演員,提前一個多月在天津進行封閉訓練,由裡約奧運選手、全國擊劍冠軍、前國家隊男子佩劍運動員孫偉帶領學習,從基礎站姿到專業戰術,都以職業運動員的标準來要求。全劇每一柄發出的劍都凝聚着巨大心血,難能可貴的實現了真運動、零替身。
要做到如實戰的精彩,就必須進行魔鬼式的訓練。劇中飾演歐陽的徐開騁,私下會觀看各類擊劍比賽的視頻來研究打法,從而更真實地在形、神上表現出天才擊劍手的狀态。
飾演栾小飛的周藝軒,短短一個月内瘦身15斤,體脂率、肌肉量等各項身體指标都最大程度的達到了職業運動員的要求。
歐陽在回憶爸爸時,着重記起了劍要“快、準、狠、變”的教誨;周密陽在升級訓練,提出了卸掉身體所有防備才能全力出擊的理念;而清騰也有着“對對手最好的尊重,便是全力以赴”等個人感悟。這些思考都是提綱挈領式的,飽含着運動員的純粹精神。
《拜托啦師兄》拍攝周期長達120天,有時為了搶景,劇組一天的拍攝時間為12-16個小時,工作強度十分之大。全劇大到集體訓練的全景,小到手腕運劍和跨步的特寫,都充滿了力量,毫無懈怠之感,洋溢着熱血和激情。
全景透視現實生活,多重叙事線索中的硬核成長
《拜托啦師兄》的英文名叫“Boys To Men”,很直白的表達出全劇少年從男孩到男人,所必經的磨難和挑戰。不僅着重塑造了歐陽、範奇和清騰等有着鮮明個性的主要角色,其人物群像也頗具時代意義。在叙事上,全劇在重點講述少年們為擊劍運動的付出時,也全景式的透視了現實的多面生活,十分接地氣。
按照神話學當中“英雄之旅”的故事模式,一個人要成為英雄,必須要越過數道危險的邊界。《拜托啦師兄》塑造了一個曾經不可一世的擊劍天才歐陽,已在擊劍領域完成夢想的他,卻在20歲生日當天遭遇車禍,昏迷不醒。在沉睡中,他的人生已經重新洗牌。不僅自己身體受到重創,還遭遇了家中父親離世、家道中落,往昔的繁盛隻留下冰冷的現實。
“絕地求生”是歐陽蘇醒後人生的主要命題,也是完成硬核成長和蛻變的要義。過去的影視作品留下了太多如何重返巅峰的勵志故事,但《拜托啦師兄》是在引領觀衆走入更深的思考之中——當人生再也不可能擁有往日山頂的光景時,你會選擇盡力上山,盡力看得更遠?還是就在山底,守護僅剩的畝地?歐陽給出的答複是,一直向上走,并身體力行地鼓舞身邊的人,朝着更好的方向前進。因此,他在蘇醒後不久,就投入練習。身體機能還未完全恢複時,更是加大訓練力度。
這樣的拼命付出,讓歐陽收獲了高光時刻,但他也會面對記者偷拍窘态、評委質疑能力、個人體能支撐不下去等諸多現實問題,挫敗感依然時刻包圍着他。這種對生活的真實寫照,激發了觀衆和網友們的強烈共鳴。但在片刻的失落之後,他們又能從歐陽身上找到奮鬥的力量。
除了奮鬥,其他人物形象也讓觀衆看到了人生的多面。一直熱愛擊劍的清騰,懷揣着最純粹的夢想,然而卻不得不接受範奇打表演賽和錄制綜藝的安排,在商業化的巨大利益和個人理想前,他一直在搖擺。同樣有着一腔赤誠的程遠山,在苦練擊劍之餘,還要面對母親重病的壓力。在與歐陽的決戰中,他本可以被收買,放棄職業道德,但出于對對手和賽事的尊重,他甯願自己背負起生活和輿論的壓力。有猶豫、有困惑、有誘惑,才是真實的人生,才能彰顯出一部影視作品的内涵。
劇中最具情感張力的矛盾沖突,來自歐陽、範奇、清騰之間兄弟情誼的變化。三人幼年一同練習擊劍,長大後開始獨立面對各自的人生。如何在困境和榮耀、情義和私欲、血性和現實中做出選擇?每一個人不同時刻的選擇,都暗藏着更多的故事線索和情感力量。
11個鮮活生動的人物,融合兄弟、愛情的多重叙事線索,都合力助推着《拜托啦師兄》凸顯競技少年的涅槃重生,青春和人生的百味。
可熱血、可诙諧、可潮流,運動劇的當代表達
競技類劇到底怎麼拍?除了打破借着運動談戀愛的創作困境,如何在展現硬核的擊劍運動和運動精神之外,尊重當下觀衆的審美和市場需求,是常被忽略的問題。《拜托啦師兄》卻在通過叙事線索展現多面人生外,還融熱血、诙諧、潮流與一體,做到了一種當代表達。
實際上,高水準的擊劍比賽,往往比賽時長非常短,速度之快,力量之迅猛,非專業的觀衆可能根本看不到在劍道上發生了什麼,是誰擊中了誰。要将擊劍影視化,首先要在視覺上便吸引觀衆,進而才能帶領觀衆去了解人物内心和情節。
主創團隊在前期便注意到了這一問題,導演楊襲透露“我們對所有擊劍動作戲做了鋪排和規劃,根據人物特征設計特殊招式,這些招式在不同的比賽和關鍵點出現。”為了讓這些招式的特質,能夠更直觀地呈現在觀衆面前,在實際拍攝中,團隊大量使用升格鏡頭拍攝。
與此同時,團隊也通過啟用GoPro、無人機等設備,采用多重曝光、高速連拍、光影特效等手法,呈現出“劍氣淩厲”“空間挪移”“意志對決”等富有創想的視效和視角。後期也在部分關鍵場次加入了擊劍運動軌迹的特效,讓畫面感染力更強。
為了将人物的反應和心理活動細節傳遞給觀衆,團隊以主觀鏡頭的方式,透過擊劍面罩來展現運動特寫、放大情緒,讓觀衆能沉浸到情感中。
營造時代的代入感,也是該劇的一大亮點。青龍賽時的直播、主持人的網絡用語以及《拜托啦擊劍》劇中綜藝的設置,都随處可見當下生活趨勢的影子。這些流行元素的加入,不僅引起了觀衆的共鳴,還以更為輕松的方式均衡了全劇的情感表達,沒有讓劇集陷入為了熱血而熱血的慣常表達中。
另外,一些人物個性的處理也很貼近青年。如鬼馬精靈的周菲菲,對待愛情直來直去,頻頻出人意料的行動,足見人物的可愛,像極了每一個為愛勇敢的女生;鄧晏作為一個擊劍運動員,在外大殺四方,面對偶像清騰卻立馬服軟,家務勞動樣樣到位,很有反差萌的效果;周密陽人到中年卻活力十足,和歐陽亦師亦友,嬉笑怒罵中都是真心。
過往許多同類題材劇在播出效果上不盡人意,不是因為在競技表達上不專業,而是忽略了競技之外,生活的多樣性。《拜托啦師兄》深谙青年心理,了解時下潮流,讓競技精神根植于日常,而不是被懸置、被空談。
真正的競技劇并不好做,除了專業運動的名場面,成長和奮鬥更是靈魂所在。《拜托啦師兄》的硬核在于對該類型劇所有維度的精準把握,為升級行業水準打好了樣。少年已上路,下一劍指向何方,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