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虛頭巴腦的話,好電影就是有那麼一種氣質,特别抓人。我看過不少電影,這部的前半部分是我體驗最好的,特别精彩。
這個片子的燈光和調色給我的感覺很特别。它的畫幅也許也有深意吧。我全不懂,隻覺的好。
幾位演員的表演十分精緻。并且我感歎這個男主角這麼久了都沒變老的。
我從罪惡這個角度來闡釋一下電影的内涵。
罪和贖是由個人自己建構的:由我自己來認定一件事怪不怪我,嚴重不嚴重,如何懲罰我自己,以及如何贖罪。
我們并不直接活在真實的社會關系裡,我們首先被包裹在自己的建構中。于是才有了我們旁觀者視角的“自己折磨自己”和“自己感動自己”。
所以親媽會認為自己是個壞媽媽,即便親爸從沒這樣的念頭。這是親媽自己建構來的罪和逃。
親爸覺得自己對女兒有罪,同時有着“認為沒人會願意容納自己在周圍”的自我厭惡,所以他選擇的贖罪方式不是活下去接着陪伴孩子,而是盡可能多的給她一筆錢,即便會早早自絕。這些是他的自說自話,他的女兒沒的選。
女護士沒能挽救她哥哥,于是她接過了挽救他愛人的責任。她選擇的挽救辦法也是專斷的,“上帝滾開點,他的救星隻能是我一個”。她和上帝其實差不多,寄生在弱者身上,靠他人的虛弱過活。她沒意願或者說沒能力徹底拯救男主,她提供的食物你觀察,全都是特别高熱量的,這些隻是男主的肚子需要的,不是男主真正需要的。
那個傳教士的罪交代的更直白。他以為自己沒救了,可是在他爸媽看來,“隻是點兒錢嘛”。同樣的,他認為男同是不聖潔的,暴食是惡心的,他不管這對戀人如何的甜蜜幸福,不管男主的痛苦,就認定男主是有罪的,需要被拯救。上帝就是人們用來抒發惡意的工具嘛。
回顧完劇情再總結一遍:我的罪是我自己加給自己的,無關外界是否認為我有罪;我的贖罪方式是我自己選擇的,無關我的賠罪對象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我和我瞳仁死死盯住的那頭白鲸,到底是誰在糾纏誰呢?
這就是很虛僞呀。
女兒這個角色的職能,就是對以上這種虛僞的戳破。幫助戳破男孩不住的罪惡下墜想象,把他拉回現實拉回家庭。戳破男主一廂情願的自絕贖罪,人家想要的是爸爸,不是錢。當然女兒這個角色并不是一個單調的工具人,她有僞裝有真誠,很精彩的角色。
導演的态度也是呼喚這樣的“誠實”。得到解脫怎麼也得先擺脫自縛吧,真是一句大實在話。
結尾流俗,唯一不盡人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