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泰劇有兩部,每部五集,每集七十分鐘多。是我從晚上十點到淩晨五點一口氣看完的。
第一部是“年度同性電影之最”,少年之間的愛戀如普吉島的夏日般熱烈。德和歐兩人情難自禁的熱切撫摸、在水下的驚世一吻,都讓我大半夜看的面紅耳赤,也有種腎上腺素飙升帶來的心跳加速的沖動。
第一部的節奏是偏慢的,是散文式的走筆,讓觀衆像是慢慢走進了那個小島,得以窺見了他們的愛情。不過我會覺得還不夠:兩個少年之間,固然是隐晦的、禁忌的,但同時也應該是熱烈的、你來我往的。然而主角兩人之間最激烈的情感沖突,就是在海邊時,德想退回朋友邊界,歐因此與德決裂的時刻。此後便是展現兩人在獨處時各自的躊躇、難過和崩潰。彼此的感情交互不夠強烈,對我而言有點不過瘾。
另外,歐兒這個角色其實是過于理想化、不夠飽滿的。在兩部中,對于歐兒的着墨都不夠多。他家境優越,父母疼愛,成長過程一帆風順,沒有像德一樣痛苦掙紮的”出櫃“過程。甚至誇張地說,歐兒的情感好像是個推進德不斷發現自我的“工具”。
但是PP本人真的吸引到我了。從第二部他一露面起,就是完全一個現實中”小妖精“的感覺,很真實不違和的、一看就是gay的那種美與氣質。讓我想起有一次在地鐵上偶遇的有男朋友的小哥哥。從氣質到穿衣到舉止,真的拉開普信男一大截。也感謝歐兒使我一個攻控體悟了一回當受媽的感覺。
這也使得第二部德的出軌有一種“誇張”“不真實”的感覺。這一部不僅是歐兒,連德這個人物德設定也漸漸臉譜化、脫離實際了,仿佛硬凹一個“追夢少年”的人設來提升主題一般。這根本不是第一部的德,真正的德是那個自願讓給心上人大學名額的德、是因為失戀而高考期間跑到廁所痛哭流涕的德。是沖動的、也是炙熱的。
很多人說,第二部是講的是現實,少年從普吉島走向曼谷。但熱戀褪去後,應該是細水長流般的陪伴,而不是給我們看兩顆脆弱的人心。
寫到這裡,我更深地感悟到了,這一季的編導對于同性愛情的不夠了解、不夠尊重。這種“竹馬比不過天降”“愛情輸給理想”的戲碼在bg裡很常見,甚至有“愛樂之城"珠玉在前。可是這不是那兩個少年身上會發生的事。德一會喜歡男的、一會喜歡女的,這把德當初掙紮着出櫃的過程當什麼了?
我還很想吐槽一下一個細節,為什麼所有的老師對于可能毀掉學生前途的事都用“就當一個教訓”來概括啊?!如果說是礙于規則,出于對所有學生公平的考量,那就說清楚,不要假笑着惺惺作态,一副“我是為你好”的态度,企圖化解學生對你、對這個制度的怨恨。明明就是被制度侵害了權利,卻要反過來感謝它給了我們一個教訓?為什麼要剝奪一個受害者選擇憎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