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不滿足原作,隻能忍着。漫畫家不滿足原作,就自己畫一個!這就是浦澤直樹幹的事,把老爺子手冢治蟲的《鐵臂阿童木》進行了再創作,于是有了《冥王》。在原來人機矛盾的基礎上,加入了第二次伊拉克戰争的話題,通過對資源争奪、權力欲望、共生矛盾的描寫,更加深入地對“何以界定人”——或者說“何以界定人性”進行了讨論。雖說少不了日漫慣常的布道式台詞,但問題意識的核心表達是成功的。
在《第三次觀念飛躍》中曾描述過人類思維是如何從認識世界轉變到認識自我個體的,而我認為這一轉變帶來的不僅是主觀能動性,也有人類對自我價值的不安全感。從比較溫和的發言,比如“人類是高等級動物”,“人類是唯一有語言和文字的生物”,到比較極端的發言,比如“人類是世界的主宰”,“人類處于食物鍊頂端”,實際上都表達了這種不安全感。
而AI的誕生,無疑是一場普羅米修斯事件。
但是客觀地看,人類自以為獨有的特點對地球全體而言真的那麼重要嗎?為了确保這種虛幻的自尊心,甚至放棄唯一可以讓人成為人的選擇——即擇善而從,即對無限觀念的追尋——發動戰争和紛争,陷他人生活于不義,讓欺騙、僞善、不道德日常化……威脅人類的獨特性的根本不是AI的發展與發達,而是人類自己,是對欲望的不加控制模糊了人性與獸性的邊界。
《冥王》中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為了喚醒陷入自主沉睡的阿童木,天馬博士給他注入了諸如仇恨、悲傷等失衡的情感。盡管觀衆都知道,作者不可能讓阿童木變成反派,但這裡最棒的暗示有兩個。
一個是對inner peace的定義,真正的平靜既不是通過封閉情感實現的,也不是逃避現實、隻讓自己存在于假性美好中實現的,而是能承載失衡的情感,不被其壓制也不被其牽制;另一個是對self-improvement的定義,阿童木能成為最強機器人,不是通過戰勝别人實現的,而是通過戰勝自己。如果按照弗洛姆對健全人格的定義——身心自由,浦澤直樹筆下的阿童木和諸個重要角色,顯然比手冢治蟲筆下盲目善良的原版人物更貼近這個概念。如此說來,何以界定人或人性這個問題,也就在《冥王》的一系列讨論中塵埃落定。
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或許更重要的是,“我擇故我是”。
何以為人性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怪異對日常的穿透性思考
這電影是什麼大型PUA揭露專題報道嗎????雖然依然有石頭姐放飛自我,但蘭斯莫斯好歹回歸了《龍蝦》的有趣,進一步提煉了想要通過怪異對日常的穿透性思慮。影片由三個故事組成,演員都是一樣的,隻是角色會有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三個故事分别圍 ...
維持道德批判也是對正義的支持
據說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男主原型蒂姆是美國國土安全局專事打擊兒童色情網站的警員,但在最近一次行動結束整理報告時,卻被一陣空虛感鉗住——戀童癖倒是抓了不少,但是更重要的那一張張圖片背後真實存在的兒童又該怎麼辦呢?受自身良心的驅使, ...
心のお暇
本來打算跑步時消磨時間的這部劇,結果可愛又充滿啟發。雖然主角的凪設定為28歲,卻讓我想起《清單人生》裡那位善用小蘇打打掃衛生的老太太布裡特-瑪麗,一輩子都在為丈夫而活的她,在遭遇背叛後不得不直面自己的人生,在不斷的反思中,确認了自己 ...
孰重孰輕
17世紀中期的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五世宣布要實施對日德蘭島的殖民計劃,然而,這個計劃卻因貧瘠的土地和鄉紳惡霸的割據,遲遲得不到推進。一名叫路德維西·卡倫的退伍士兵以貴族頭銜為交換條件,毛遂自薦前往那裡開拓荒原。但當他去到那裡,面對那 ...
隻追求強大反而是軟弱
小學看的動畫,30年後改編出真人版,這個熱鬧高低要湊一下。雖然批評聲居多,但我看下來覺得也不算差。用5集概括靈體篇的确删減挺多,但基本上這一段的核心内容還是沒有表達偏——即主角對擁有力量這件事的理解。戶愚呂就是對力量運用的反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