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愛者欲其生,恨者欲其死”。原來,這隻是普通人的想法。同樣的問題,到了掌權者那裡,就不是一死了之那麼簡單的了。

以前看《風起長林》時,隻覺得上位者倘若對臣子産生忌憚之心,便會處處疑慮、時時提防,恨不得立刻就能将其斬草除根。而這次的《周生如故》則讓人看到,如果那些掌握了别人的生殺大權的人,一旦對其他人産生了忌憚與憎恨,那麼這個人的罪名就不隻是“功高震主”,而他的結局也不僅不是“抄家滅族”,連“死個痛快”都變成一種奢望了。

記得在《風起長林》裡,蕭平旌曾說的一句話:“如果你以為我長林府護衛北境,為的隻是建功立業四個字,那家父所承襲的風骨,你恐怕這輩子也理解不了!”為了家國的安甯,無數的忠臣良将們,選擇了經年累月的駐守邊關,拼盡全力去抗擊外敵。可這份赤膽忠心,在那些權貴們看來,不僅不值得珍惜,甚至還要去百般提防。

...

倘若隻是群臣之間的猜忌也就罷了,更可怕的是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室,都視這份感人肺腑的情懷如同洪水猛獸,誓欲除之而後快。就連像周生辰這樣,因為厭惡這些爾虞我詐、争權奪勢,甘願不計名利、自我放逐的人,都無法求得一席安穩的喘息之地。

而導緻這種悲劇産生的原因,是那些當權者們心底一種不敢公諸于世的恐懼。在他們那個裝滿了酒肉的腦袋裡,也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不得人心。所以他們害怕,害怕這些手握兵權的人,會在某一個時刻,發動叛亂。而他們這些人不僅不能再驕奢淫逸,還可能随時性命不保!因此他們想到的,不是去改變現狀,而是先下手為強。用最狠辣的方式去震攝臣民,從而求得苟安。

然而他們還是忘記了,很久之前的先賢就曾說過一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們鎮壓的手段越是殘酷,引發的反抗就會越是激烈。就像有首歌裡唱的那樣:“君本意欲,壽與天齊,留萬代功名。原來不需要用戰争去平定,要先得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