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想寫寫白愁飛,但一直沒想好應該如何去描述他? 我一直不覺得他是真正的“壞人”,又或者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但如果隻用“可憐”來形容他,以他的自傲,大概也不肯承認的吧?直到最近才似乎有了點方向。于是又去重溫了下劇情,及相關的訪談。印象中的他,仿佛更清晰了一些。

蘇夢枕、白愁飛、王小石他們三兄弟,大哥應該算是很多人眼中的“大俠”,二哥則是很多人眼中的“惡人”,三弟則像是一直徘徊在情義之間的心軟之人。但換個角度看,大哥和三弟一直在堅守他們心目中的“道”,作為二哥的老白反而是那個被困于貪念,心中雖有情義,最終于積重難返的“江湖人”。

白愁飛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甯鳴而死,不默而生”。他的志向是要“做天空中最燦爛的那朵火焰”。這和他的成長經曆不無關系。而這是他和他最親的兄弟小石頭之間,在看待一件事物時,會存在那麼大分歧的原因。

小石頭從小被正道高士收于門下,日子雖過得清苦,但至少衣食無憂。長年耳聞目染的都是諸如“堅守本心”、“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所以他也養成了樂觀、豁達的性格。但老白不是。他自小年貧,後又因故于親人離散,以至于鄉親們都以為他早已不在。他的整個成長歲月都是颠沛流離、摸爬滾打中艱難度過的。所以即便練就了一身本領,也嘗遍了人間冷暖。

據說這部劇是根據一部小說改編的,我沒讀過原著,但通過劇情及訪談,感覺編導對白愁飛是帶有幾分同情的。他們不想讓觀衆隻是簡單的就把他看成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壞人”,給他特地安排了一場獨白,來交代了他性格轉變的原因。

...

看過王小石的處事方式,想來他受的教育應是“與人為善”、“助人為樂”;而白愁飛,他原本可能也是這樣的少年,隻是過往吃過的苦頭,給他的教訓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也是導緻兩人即便想要彼此遷就,也無法長久,後來還是難免走上了從話不投機,到分道揚镳的結果。

還記得當白愁飛初次登上樓頂時,他笑得格外開心。那份開心裡不隻有自己離目标近了一步,也是因為向來獨行的他,自此也有了同伴和兄弟,未來在他的眼前,一片陽光燦爛!

但漸漸的,他和王小石及蘇夢枕之間的友情産生了裂縫。他不認可兩人的為人處事,兩人也不認可他的行事作風。在大白看來,大哥隻是給了個虛職,就把自己閑置一邊;連自己最重視的小石頭,也對他日漸冷落。但他自認所作所為并無過錯,心中的刺在不知不覺間越埋越深。

直到他為樓裡扛下官府的責難,再度入獄。開始雖受盡折磨,但他覺得兄弟會盡快設法援救。但咬牙苦撐,等來的卻是大哥“放棄”他、小弟意外殒命的一系列噩耗。長期壓抑下的悲憤與不甘在藥丸的刺激下,如洪水般傾洩。至此,他心裡的燈滅了,眼裡的光也散了。

于是,他變成了當權者的工具,做了不少令親痛仇快的錯事,他以為這樣便能實現自己的願望。但他慢慢發現,看似有權有勢的自己,卻并沒有想象中的快樂。這或許也是我感覺大白不是真的“壞人”的原因吧。真的壞人,他的心中全無善惡之分,而在大白的心底,他還清楚何為是、何為非,隻是江湖路一步踏出,就再也無法回頭。

所以在最終的決鬥中,他看似張狂至極的狀态下,卻隐隐帶着幾分愧悔。特别是當他發現時至今日,小石頭仍在勸他回頭,甚至在生死一瞬間不忍痛下殺手。衆叛親離的的他隻能獨自走上樓頂,像朵綻放後的火焰,于高空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