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情況,每每想起那個對你來說很特别的人,此刻正安然無虞地生活在這世上的某個角落,已經不用額外的念頭,單單這一點,就是一種慰藉和鼓舞。

《過往人生》講述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甚至有人認為它将平淡貫穿到底沒有高潮,但卻足以激發很多觀衆的情感漣漪。畢竟,那些在人生中短暫相遇卻不得不揮手告别的人、那些在一個個分岔路口必說的再見、那些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選擇與放棄,才一點一滴組成了我們的過往人生,才是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真正緣由。

相遇别離

12歲那年,有一天,娜英的媽媽問她和學校裡誰的關系最好,娜英回答海盛,她說他有男子氣概,将來她要嫁給她,而且海盛也喜歡自己,他一定會同意的。然後娜英和海盛在公園裡約會了一次,可不久後,海盛才從同學口中得知娜英一家将要去美國移民的事實,他很生氣,放學路上兩個人一句話都沒有說,隻是在快回家時,海盛叫住了她,對她說了再見。24歲那年,兩個人再一次通過網絡重獲聯系,電腦屏幕成了對話的唯一窗口,他們還是那麼合拍,想說的話總也說不完,從過去聊到現在,從文學聊到工程學,在圖書館,在學校,在公交車;在晨曦,在夕陽,在夜晚,他們辛苦地一邊工作學習,一邊配合着彼此的時差,終于,娜英還是決定專心作家事業,主動與海盛說好不再聯系。又過了12年,海盛獨自跨越大洋彼岸見她,此時的娜英已是人妻,二人還是說着這幾年的變化,他見到了她的丈夫,與她笑着猜測彼此的前世今生,但這次,告别的成了他。

...

自我實現

小時候,你去美國是想得諾貝爾獎;十幾年後,你想得普利策獎,那麼現在呢?現在你想得什麼獎?雖然此去經年,遠隔山海,但當那個最牽挂她的人終于來見她,最關心的還是那個問題,她想成為怎樣的自己?娜英第一次離開海盛,是為了自己的移民夢,她成功了,成為了一名作家;第二次離開海盛,是為了在作家的道路上搞出些名堂;直到後來跟現在的丈夫結婚,也有為了拿到綠卡的原因。在感情和自我的衡量下,娜英似乎選擇的永遠都是自我實現。所以當他現在的丈夫抱着她問,我們現在居住在紐約旁的一個小村莊,你小時候的夢想中有想到這個嗎?此時的女主娜英已經明白,當下的一切就是答案了,當下就是理所應當的生活。也即如此,海盛才會對娜英說,自己喜歡的一直都是堅守自己的她。

...

擁有真愛

片中女主丈夫的角色設計的很精妙,丈夫是如此愛娜英,體現在他會擔憂她用韓語說的夢話,覺得那是一片他未涉足過的關于她的内心領域,所以努力學習韓語;會小心翼翼地問娜英現在是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會對海盛的到來既害怕又熱情地招待他,想象着關于他們的故事。但所有的一切都不及電影片尾的那處畫面。娜英聽到海盛說,或許今生的一次次錯過就能換得來世的姻緣,然後将海盛送上離開的車。海盛離開,她獨自走在夜色裡,逐漸風起,身影愈發落寞,直到走到了家門口,丈夫在等她,她終于控制不住哭出了聲,丈夫就這樣什麼都沒說,将她緊緊摟入懷中,和她一起回家。丈夫第一次聽娜英說自己以前是crybaby,總是在海盛面前哭時,他很不解,因為他看到的娜英一直都那麼堅強。終于,娜英還是在丈夫面前哭了出來。正如海盛說的,你離開自有你的理由,但對你的丈夫來說,你是留下的那一個。

...

他們或許都會有美滿的結局,隻是這結局不再與對方有關。就像那句話說的,

每段共度的時光都是禮物,陪伴我們的都是上天派來的天使,而當我們再一次一個人上路,也應更好地走當下的路,而非停滞不前,或者守株待兔,以為天使會回頭。我們應當接受下一個天使的出現或者成為别人的天使。但是,要成為那種萬一要離開,好好告别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