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完這部電影,呃……很難說,我也不知道我懂了什麼,說實話,相當抽象。配樂優雅,鏡頭優美,很符合我心目中,對老意大利藝術電影的印象。下文為本人觀後大緻感覺。

...

關于電影

其實整部電影到男主出軌後,見到了妻子并跟她講述這件事後,妻子的反應讓我不可思議,是妻子的第一反應并不是憤怒,也未接受這個事實,也許與時代中的女性地位有關,不得不讓我感歎當時父權社會的恐怖之處。在一段不平等的關系當中,女主成為了這段關系的付出者,當女主沒有辦法輸出這段情感壓抑時,便墜入了虛無的深淵,電影用了将近15分鐘刻畫這段虛無,那是一種近乎迷茫,破碎的感覺。又是在某一刻,莫羅又被抽回現實,便給四處尋找自己的丈夫打了個電話,順理成章的,她便陪着丈夫去了晚上的舞會。舞會是一場狂歡,但丈夫還是不安分,這一切都被莫羅看在眼中,她隻是看着,默默的看着,此刻,她似乎又進入一種虛無态,當她得知好友的死亡後,這似乎也無關緊要,為了不打擾丈夫的興緻?(不懂)而女人男人在一次又一次對小三的追求中漸漸喪失信心。此時派對下起了雨,人群中充滿着一種娛樂至死的氣息,虛無,甚至浮誇,人們玩耍,娛樂,醉生夢死。此時的女人,如同一副被割裂的畫,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後女人尋找及拒絕另一個情人的親吻,此刻,她是糾結的,她已經知道男主已經不愛她,不同于男主,或許如男主情人的自述一般:“我沒有蠢到毀掉一場婚姻”。此時男主和女主之前那種不平等的關系已被加劇,所以他們之間的愛又再一次的被淡化,隻是此時莫羅似乎還不願承認這個現實。回去後女主見到了男主和他的情人,在女主和情人的一番交談後,似乎(我也不清楚)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女主的心開始發生了轉變(這段其實我沒看大懂,後面再補)。很快,天亮了,夜晚過去了,夢也就該醒了,那場荒誕、夢境般的派對結束了,仿佛預示着他們婚姻中美好幻境也要破滅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來了,此時他們并未着急回家,他們在森林邊上,重複着曾經逝去的愛,而在男主與女主的親吻中,這場夢境落下了帷幕。

...

關于看法

這部電影從一開始就披上了一層紗,不僅僅是男女主之間的,也是電影與觀衆之間的,我們透過這層紗去看電影,時而抽離,時而沉醉。不同于伯格曼,米開朗基羅并沒有注重于在語言文字上的直接輸出,或是用語言直叙,将作者思想加入到劇情中。甚至有時候是以一種意識流的方式對觀衆傳遞,時而溫柔,時而宏偉。電影中的悲傷其實并不劇烈,那種悲傷之感從一開始是渺小的,如一陣風拂過心間。而随着劇情的發展随着女主那種抽離與虛無之感,那種悲傷之感愈發增強,卻不會使人流淚,那是一種廣闊的悲,使人沉淪,使人無力。當那種無力感充斥了全身,便是我開始領略到這電影風采的冰山一角(吧?)。把抽離化作夜,把虛無寫作夢,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