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代發展,工業化加劇,随着短視頻的快速興起,使得兩性問題在社會中日益突出。前段時間兩性問題在我腦海間揮之不去,看完泳者之心(借着剛好第600部),感覺時機大緻成熟(其實上野千鶴子來沒來得及看完,但是老子不想等了),便來淺談一些關于對于女性主義自己的了解與理解。 關于發展

現代關于女性争取自主權利大緻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女性發現自己沒有投票權與教育權,當時的人非常詫異,為什麼女人需要這些(嗯對當然現在看起來很平常),在那個時代中,女性通常被認作第二性,隻有極少的女性有受教育權,以及在很多所謂“爹”味較重的電影中(教父,美國往事等),女性似乎都被物化,在那代男性眼中,女性是男人附屬。再後來,随着更多的女性接觸教育,女性漸漸意識到,其實女性和男性作為同一物種,在可是享受的權利卻大不相同。在那個父制社會中,通常男性占據主導地位,女性則被邊緣化。這時候的女性意識到問題所在,可是這時候的主題思想大緻為“Be like a man”,他們在争取和男性擁有同等權利。泳者之心本質更傾向于這個問題,男性能做的,女性也能做,這是一種消除異體化的思想,旨在消除在任何偏見。當然,在女人與海中,女主做到了,而且甚至超過了男性。然而在女性在獲得之所為平權之後,女性主義開始向“Be youself”發展,并不一味的追求,能和男性做一樣的事,女性應該是自由的,不被定義的,其中包含了對上一次女性主義的反思與批判。在芭比中,芭比最後拒絕了繼續在芭比樂園這一烏托邦式生活,來到社會希望成為一個,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不是作為被定義的芭比。

婚姻之間到社交(與隐形性别不平等)

1973年,伯格曼的婚姻場景問世,向我們揭露了婚姻的本質。随着時代發展,女性在婚姻中,不總是處于劣質。而墜落的審判就像是對它的補充,弗洛伊德說,每個人都有弑父情結,注定與父親展開戰鬥,進而掌握對家庭的主動權。然而在一段婚姻中男性的劣勢,是不符合父權社會體制下的男性心理層面的,所以男人迷失了自我,若将性别轉換,似乎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争吵。在一段婚姻向女性傾斜之後,在女性的成功之下,男性被籠罩在女性成功陰影中,導緻男性自卑甚至試圖抑制女性成就。所以在現實中,女性通常會抑制自身的長處,是自己顯得“合群”,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代的女性常會有個人性格特征被分裂的情節。所以其實,當代女性所遇到的情況,更多的是一種隐性的不平等,無形中限制了女性發展。

一些觀點 在17世紀,人文主義思潮在西方爆發,人們将目光從神身上放回人身上,而女性主義,實質則是人文主義下人類在内部的自我反思。而在現代,部分女權的宣洩點常在網絡,偏極端,但其實這不是女性主義,這裡我應用毛主席的一句話“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緻,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爆烈的行動”,若将女性自我争取權利的過程比作一場革命,那我們需要做的就不隻是在網上評頭論足,而是付出實踐。而我們真正要做到平權,首先得認清性别差異,先認清“男女有别”,再者明白在性别不同的基礎上,再由不同的生理特征予以不同的對待。如現在公共廁所常出現,男生廁所空位多,而女廁滿人的狀況,此時平等不在于“廁所數量一緻”,而在于“男女上廁所的時間一緻”,此時的平等不同與相同。最後,女性主義的存在價值并隻是保護女性,也是在保護男性。某種程度上講,當代男性其實也是父權制體系下受害者,就像在《墜樓》中,若男性不存在原始父制的束縛,也就不會有在異性成就下的壓抑(順便提一嘴,後面發現那女主罵人真是刀刀見血),其實這反應出了社會上大多男性在遇到無論同行,朋友之前的那種技不如人的悲涼。所以其實,女性主義的實質是面向全人類的。最後,随着時代發展,我對能否産生絕對的平權持懷疑态度,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就是縮小兩性關系間的失衡的權利,從而追求之所為平權。

#你理解的女性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