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很難界定屬于什麼類型,愛情/音樂/傳記片?
因為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類型片,表達方式也很新穎,難以直接評價喜不喜歡。
情節十分簡單平常,視聽語言卻異彩缤紛,不過也不能簡單說有故弄玄虛之嫌,形式内容還是不可分割的。視聽的魔力效果的确起到了渲染情感氛圍的作用,但仍舊是一種基于側面的對心理活動表現。因而的确比情節相似的《卡蜜兒》要簡潔許多,還獲得了一種奇特的縱深的質感。
本片最奇特的一點莫過于大量畫外的音源使用。歌劇和交響樂搭配人物外在的沉默,成了人物的内心聲音和寫照。
不過有趣的是,這和我剛讀的、布列松在訪談中提倡的恰恰相反。“不要音樂,當然,除了用可見的樂器演奏的音樂。”我說:“噪聲應該成為音樂。”我想說的僅是“不要無中生有的管弦樂”(每部電影裡,當有音樂出現時,我們完全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這樣我們就會以為自己身處劇院;但當我們在鄉下時,沒有任何理由聽到劇院裡才有的管弦樂)。這點暫且存疑,保留态度。
此外還有對色彩的運用。神秘且具有現代感的冷色調和關于愛的主題總讓我想到《飛向太空》。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9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0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8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7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8.4
25.6.2于盧米埃,全國藝聯時光之鏡影展。第一次來芳草地,實在有點目眩神迷,像“我的舅舅”一樣不知所措,找了半天才到。
在大銀幕觀看很震撼,但小咪了會。
第一部基耶夫,第二部比諾什。
觀感劄記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重溫《盜夢空間》 -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公衆号圖文版:重溫《盜夢空間》-管窺好萊塢電影的“造夢空間”和“歸家”母題 - 微信公衆平台評分:B-,6.5+(五星改為三星)前言:這部曾經喚起世界性的集體猜謎的諾蘭“科幻神片”距今已經十年了,作為經典似乎還不夠遠,但作為席 ...
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美學和現實互文 公衆号圖文版: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衆平台1️⃣簡評與觀感《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90年代的兩部現實主義傑作,二者不僅在情節、風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後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