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13于資料館
A8.6/10,不負預期的傑作。
第二部今敏,曾在很久之前看過《東京教父》,還偶然翻過美術老師一本他的漫畫,對絢爛喜劇童話動畫的感觸不太深。
應該是目前看過最牛的動畫(我看得很少,宮崎駿的沒印象了),颠覆了我對動畫的偏見,超出了我所認知的動畫電影邊界,或者說把動畫本質-不受客觀限制的自由造夢功能發揮到新的高度。沒有諾蘭大片特效的割裂感,在思維邏輯上也不求完善。不燒腦但是設計很精緻,又沒有止于邏輯完整的形式遊戲,不愧是造夢大師。沒有深度持久的震撼,但總是有驚喜和感動。
靈性和設計感并不沖突,把混沌模糊、難以捕捉的潛意識顯化為具體的影像是大師的智慧。
經典之作,幾乎是教科書式的完美。但感覺缺了點力道、沒點透-和動畫有關系?卻一點深度的沉浸感-和時長有關系?
像一副哈哈鏡,又像公民凱恩的rosebud水晶球,仿佛和凱恩是一體兩面,本片則是内面。
兼具夢核和廢墟美學,
一次次潛入潛意識深處(盡管深度還可以更進一步),除了對人性和欲望的探讨,也不乏對媒介的思考、科技的反思。ps.造夢機器神奇地将科技和潛意識兩極融合為閉環。
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全方位深度解析-宗教類型片與《聖弗朗西斯之花》
評分:B7.4中規中矩之作,與早期新現實主義-即便有所延續、并非背離-逐漸分道揚镳。很傳統的段落化叙事,故事背景是虛設的,情節的片面的、缺乏層遞與關聯呼應,人物和事件都因此不真實融貫。(盡管比《黑水仙》這樣的好萊塢版類型片要好些)戲 ...
全面深度分析《德意志零年》
評分:A-8.3背景、主題與叙事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末,和系列作品前兩部略有不同,影片選擇德意志民族作為聚焦點-而且不帶有任何審判意味,因為不是直接描繪戰争和納粹的暴行,而是仍以一個家庭日常生活作為切口-甚至是一個孩子的遭遇-折 ...
評析-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開山之作
B+7.6簡評:看的第一部羅西裡尼,受到巴贊的直接推薦。中規中矩、有闆有眼的影史佳作,今天看來沒有顯著缺憾,卻難以看到真正的創新。曆史價值不亞于藝術價值。雖然有明顯的劇情和制作,未擺脫情節劇的刻闆程式;但需要承認在其略顯機械的結構編 ...
政治與新浪潮
評分:B7.5,三星半。此類紀錄片不能用一般的藝術價值去衡量,至少應當在曆史和政治性方面給予考量,在對觀衆的感染力和沖擊力方面予以考量。(找不到好片了,于是接着昨天的《戰争終了》看此片。)關于政治:對曆史和政治背景-越戰-依然所知寥 ...
生平簡介:讓·維果(1905-1934),享年29歲,創作生涯僅其在世的最後4年。詩意現實主義代表人物,啟發法國新浪潮的燈塔。以下簡單介紹其四部作品,并先以一部關于他的紀錄片作為導引。我們時代的電影人:讓維果(1964)評分:B-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