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明白很多觀衆看《再見,李可樂》哭了,也能理解很多人看完覺得巨爛,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你能不能進入故事,畢竟這個“狗狗可樂”已經超出了狗狗的能力範圍“真吳京”,而其它狗狗電影經典如《忠犬八公的故事》才是真的狗(有點繞…)。
導演王小列的原著小說《爸爸是隻“狗”》從片名上就能看到奇幻或者溫情想象的成分,而被影視化變成《再見,李可樂》以奇幻手法講述現實殘酷的故事,這個過程一定是溫情且治愈的,但同時它也是不切實際且虛幻的,爸爸跟狗的關系是強設定,放之這樣的劇情片裡難免會讓人産生懷疑。
還有電影前半段的節奏并不是很好,很多側重需要展現的點都沒有突顯,譬如父親滑雪意外在面臨拔管時,我的情緒還停留在女兒内心非常内疚想要救爸爸而并非是已經開始責怪媽媽拔管的決定,這個轉變就很突兀,甚至我是到了女兒考大學報志願我才反應過來原來她一直在責怪媽媽。
還有關于母女間的冰點跟溶冰過程,前半程無論怎樣母親都不能認同女兒的世界,到了最後女兒卻發現母親一直隐忍的轉變,整個過程實在太俗套了,有問題當時就解決問題嘛,相依為命的母女倆還整這麼苦大仇深幹什麼,就為了要賺觀衆眼淚嗎?
沒想到的是我最喜歡電影裡蔣龍這個角色,那種在現實裡本來很自信,但在喜歡女孩家長的強壓下又尴尬又不敢表達的氣質拿捏太好了,尤其最後表白戲,作為媽媽的闫妮一直強壓式表達,蔣龍“我真的知道你在點我了,快别說了我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