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集看下來,最打動我的不是警匪之間緊張刺激的抓捕,而是劇中鋪面而來的濃郁的時代氣息。故事背景設定在90年代中,那是一個新舊猛烈碰撞的年代。社會就像燒開的水,機遇翻滾,風險暗藏,暴富神話與泡沫破滅并存。在這種背景下,毒品交易因暴利誘惑悄然滋生,而這部劇展現的正是這樣一個特殊年代的緝毒圖景。

而這種時代背景,不僅不是空洞的布景,甚至還直接見證了劇中人物的命運軌迹、放大了他們的命運張力。

...

盧家兄弟,是時代東風下的投機者。他們曾經乘風而上、利用走私大賺一筆,開場宴席上,兄弟倆就被衆人簇擁着敬洋酒,被奉為能帶人發财的“大遊輪”。即便後來走私被查、公司破産,盧少骅也依然不甘于安貧樂道,依然執着地要向時代的富人水準看齊。過于旺盛的野心在一個又一個暴富神話的催化下愈加膨脹,也越發将他們骨子裡的大膽、逾矩、狠勁融合在一起;跌得越深,越想用更瘋狂的方式崛起,最終徹底淪為階下囚、刀下客。

這種被時代洪流放大命運戲劇性的感覺,不僅體現在風光的商人身上,也刻印在像林強峰這樣帶着傷痕前行的角色身上。

...

他出場時在理發店,老闆娘一句“頭發怎麼比以前少了”、“還适應嗎”的閑聊,就透出一種微妙的疏離感。這個曾經的卧底,似乎被時代的快車道落下了一段,或者更确切地說,是背負着沉重的過往在追趕。時代的車輪轟轟向前,他心中的傷痕卻讓他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和格格不入。他的狀态,是另一種形式的“浮萍”——被過去的浪潮沖擊過,如今又要在新的風浪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而劇中的女性角色,如玲玲、大嫂,她們的故事則展現了時代浪潮沖擊下另一個常常被忽視的側面。

...

其實用現代視角來看,她們并不是怎樣新銳的角色,但用現代的視角審判她們也并不公平。新思潮的浪尖尚未觸及到她們,就像改革開放的春風依然會被重巒疊嶂所阻隔那樣。不論是被誤傷後的原諒還是默默地操持着家庭,她們都是被傳統觀念所裹挾的縮影。

也因此,面對突如其來的時代劇變,她們原本傳統安穩的家庭也開始迅速演變,她們的命運走向也被動地大起大落。她們更像是站在時代喧嚣舞台的邊緣,被動地承受着由男人們主導的财富遊戲和權力鬥争所帶來的後果。正是她們這種令人煎熬又充滿無力感的處境,才催生了更多女性自我意識的萌發與覺醒,就如可以大膽堅持自己愛好、在樂隊裡閃閃發光的王奇。

時代的蝴蝶扇一扇翅膀,所有人命運的張力都會愈發顯著,最終彙聚成一種深沉的唏噓。時代可以給每個人改變命運的契機,但也會布下了難以預料的陷阱;但,是與浪潮共舞,還是一路逐浪,還是徹底留在岸邊,還是企圖不擇手段成為弄潮兒,最終的命運走向還是歸屬于每個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