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承認在看動畫之前曾被“漫畫原作是神作”之類的宣發術語影響到,抱着略高于一般TV動畫的期待開始觀看的——不管之後我的看法如何,這仍然是今年為數不多可看性不錯的一部動畫了。
拉斐爾篇:
中世紀歐洲的某個角落(我猜是意大利?),一位名叫拉斐爾的神童在即将前往神學院進修神學前,被一名異教徒的地動說理論影響,最終也以異教徒的身份被燒死。結尾處被拉斐爾保存起來的資料再次面世,看起來很像是一場接力叙事(雖然不太可能,但如果是輪舞結構的話就更美妙了)。
以一般TV動畫标準看,雖然視聽上比較平庸但是叙事流暢,制作組在某些可以大肆煽情的片段保持了克制的立場,這一點相當值得誇贊。
如果稍微提高一點标準,那這個小故事可以被挑剔的地方就太多了。首先是叙事的底層邏輯與叙述的主題不搭。東方人對于西方的科學進步總是抱有一種類似禅宗頓悟式的幻想,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牛頓因為落下的蘋果而悟到了萬有引力。拉斐爾則因為摔了一跤領悟到地動的可能性——說實話我覺得此處領會到的更可能是相對論……在結尾處再次發現藏着資料的石箱,和武俠小說中墜落懸崖發現秘笈如出一轍。用神秘色彩包裝科學與邏輯,然後去對抗本身就充滿神話色彩的宗教,無疑是一種滑稽的魔法對魔法。
但是,從TV動畫制作的角度看,以上算不得什麼缺點,畢竟神秘主義一向觀賞性好,誰又想在一周播一集的動畫裡看嚴肅的哲學讨論呢?那麼接下來我想說說角色塑造。在第一章裡登場的所有角色,或多或少有着錯位感,拉斐爾既有與少年人的理想沖動又有着與年紀不符的世故與虛僞;諾瓦克則是對異端的冷酷無情以及對孩子的關懷慈愛。想要呈現錯位感帶來的幽默,是很講究隐藏和顯現的尺度的,第一章裡隻有休伯特一個角色有這種分寸感的,拉斐爾也好,諾瓦克也罷,總是喋喋不休,不管是說出口的話還是内心獨白,總是說個沒完,然而角色的魅力源自觀衆的揣摩,而不是被簡單地告知。
最後提一點,動畫制作組對細節不太在意。拉斐爾和休伯特在山頂觀星,在比對星圖時竟然不用提燈!現實裡的夜晚即便滿天星鬥,也絕不足以照亮星圖。卡爾維諾在《帕洛馬爾》的“帕洛馬爾在觀察天象”一節中曾經詳細描述“一會兒開手電看星圖,一會兒關手電看天,每次切換眼睛都需要調節,讓人眼花缭亂”。說起來卡爾維諾正是意大利人,這種細節上的周到,大概正是地動組欠缺的幽默感之一吧。另外一點我沒有考證過,但是拉斐爾使用紙張看起來特别浪費,這在那個時代應該不太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