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大家還在談《鱿魚遊戲》,那邊廂Netflix 又有話題韓劇上架,是連遊戲大神小島秀夫都大贊的《地獄公使》(Hellbound)。這出以神秘現象與異端宗教為主題的系列劇,其無以名狀但又超暴力的「皇天擊殺」場面,加上神秘學命題本身的吸引力,吸引全球各地觀衆注視。

《地獄公使》的故事暫時尚未完結,在結構不完整的情況下直接評價是不公平的做法。同時,若比較《午夜彌撒》(Midnight Mass)或《愛的剝脫》一類同樣以邪教為主題的作品又似乎不合适,前兩者是更傾向探讨信仰或個人本身;反而,《地獄公使》會有較多關于異端宗教的側寫,例如第3 集「新真理教」教主鄭晉守(劉亞仁飾)的告白,以至劇集下半部對于「新真理教」掌握公權力,控制社會輿論、意識形态及價值觀的描述,則屬地道的韓國題材。「新真理教」本身,就有着韓國勢力異端「新天地教會」的影子。

異端(大叔不敢說「邪教」,一不肯定二怕惹麻煩上身)宗教在亞洲——尤其韓國——特别盛行,相對于其他另類宗教團體傾向低調與圍爐化的作風,韓國的新興宗教/ 異端除更公開、信衆規模更龐大外,對社會的滲透力亦更強,政商娛樂界别皆見有影響力的信衆,前總統樸槿惠所屬的新世界黨更疑與「新天地教會」有密切關系。日治時期,為打壓本地的薩滿宗教,殖民政府開放信仰,讓基督教與天主教大舉進占。經過長年演化,具備巫教特色的薩滿教與基督教産生化學作用,将基督教本地化,産生各種不同形式的新興宗教。在信仰多元的韓國,不單不被打壓,更逐漸成為重要的信仰勢力之一。
關于薩滿教,可參考幾年前的電影《哭聲》。
回說《地獄公使》,6 集緊湊的劇情中,花在描寫異端當道的篇幅比例相對地高,在第3 集花上近半集篇幅去寫「教主」何以将個人體驗诠釋為教義,并建立宗教體系;第4 集的開始,就寫電視台如何為教會制作宣傳影片包裝意識形态。而在整部作品中,亦初步建立教會控制社會的系統,表面進行宣教,在明操控公權力機構,在暗控制狂熱信徒箭镞擔當地下打手。但想不到的是,劇集反而沒描寫教會創造各種形式的儀式,他們聚焦的是直播「皇天擊殺」,拍攝死者的認罪告解,以肯定自己創造追求絕對正義,絕對道德,對任何被定義為犯罪者零容忍的意識形态系統。

跳出角色個體的微觀層面,劇集的确挑起觀衆反思相對宏觀的命題︰「罪人」在尋求絕對正義和道德的意識形态下,有獨自反省的權利嗎?「罪人」的家人的免受牽連嗎?充當打手的箭镞,在成形之初,大舉進行網上審判的時候,何以不受約制呢?在現代社會法制下,以宗教名義進行公審又合理嗎?
劇集到結局一刻留下幾條伏線,似乎将會集中描寫關于對神迹的因由,以至故事世界對神迹的诠釋,以及被沖擊的「新真理教」如何護教,下一班主角群如何對抗等等。但一切都留待下一季上架才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