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s maketh man.
不知禮,無以立。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中,老牌英國紳士科林·費爾斯西裝革履,一把長柄傘大打四方,暴力而優雅。兩年前的《王牌特工》,馬修·沃恩成功塑造出了一幫“王的男人”,新時代的騎士可以拯救世界可以講葷段子,新時代的反派愛嘻哈還講髒話,一反傳統特工片的套路,用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學開辟了特工片新天地。
雖該系列還是很吸金,但《黃金圈》口碑卻不如第一部。
前作反傳統反主流,開啟特工片新範本
《王牌特工:特工學院》的出現,讓很多人驚歎原來特工電影還可以這麼拍!這部電影當時不僅收獲了極高的觀衆和媒體口碑,還以8000萬美元的成本在全球斬獲了超過4億的票房,而馬修·沃恩也成功讓新時代的英倫騎士風靡全球。
2015年,《王牌特工》在中國就拿到了4.83億的票房,而同年老牌《007》系列最新一部内地票房5.42億,次年《諜影重重5》票房4.47億,不是大IP,主角初出茅廬、《王牌特工》憑什麼拿到和老牌特工片不相上下的票房體量?
首先《王牌特工》赢在了它反傳統,反主流的風格化。特工片諜戰片作為經典類型片門類,誕生過不少佳作,但現在《007》系列廉頗老矣,創意枯竭;《碟中諜》無限向大場面高科技靠近,缺乏異質化;至于《諜影重重》,還在糾結特工和特工機構的恩怨。
就像片中反派瓦倫丁代表官方吐槽的一樣:“壞人告訴主角全部計劃,然後想出一些稀奇複雜的方式幹掉主角,主角想出同樣複雜的逃生方法”。這是老電影的套路。
在娛樂飽和的時代,觀衆需要反主流的特工,所以西裝革履的英倫紳士可以拯救世界也可以飚段子,反派不再故作高深,而是走熱衷麥當勞兒童餐穿着嘻哈的路子。甚至主角光環都不存在了,老牌特工哈裡說死就死。
此外,《王牌特工》對節奏的把握很到位,大戲過瘾,小戲趣味,文戲武戲都很精彩。艾格西的成長環境鋪墊、他與哈裡之間“如父如子”的感情發展、艾格西和Roxy在皇家學院的訓練成長等文戲很是細膩。
王的男人靠黑科技行走天下,飙車、槍戰、肉搏無一不少,教堂百人斬和上流社會人頭煙花秀更是神來之筆,暴力美學的處理手法更是最大加分項。總之,《王牌特工》第一部完成度很高,可以說開啟了特工片新範本。
此外,《王牌特工》的成功還要歸功于抓住了年輕觀衆。從今年引進片票房前三名《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摔跤吧!爸爸》的受衆年齡畫像來看,20-24歲的受衆占比都是最高,這也意味觀衆在年輕化,要想拿到市場,就要抓住年輕觀衆。
《王牌特工》雖有英國老牌演員科林·費爾斯和馬克·斯特朗壓陣,但主角還是交給了新貴塔倫擔綱,因為這種窈窕淑男“麻雀變鳳凰”的故事,更能被年輕觀衆共鳴。
《黃金圈》為第三部鋪路,硬件升級、内容降級
時隔兩年,《王牌特工:黃金圈》上映,成本從8000萬美元升到了1億美元,馬修·沃恩更有錢了,但《黃金圈》卻沒有第一部好看。
在國内取得4.74億票房,不及前作。
《黃金圈》雖然升級了硬件,但内容降級了。第一部中百變雨傘、柯南手表、暗器皮鞋已經讓觀衆驚豔了,第二部中萬能手提箱、治療爆頭黑科技、追蹤導彈等無疑更高端。不僅是裝備,卡司更加豪華,奧斯卡影帝影後齊上陣,制作也更加酷炫,艾格西的街頭飙車片段簡直都堪比《速度與激情》,但遺憾的是内容沒有跟上硬件。
第一部的故事中有艾格西和家人的親情,有哈裡和艾格西之間“如父如子”的友情、有艾格西的自我成長、也有對人性的諷刺,但第二部中除了哈裡回憶起寵物的片段,很少能找到打動人的文戲。
其次,《黃金圈》叙事太碎片化,人設過于扁平。因加入了美國部分導緻人物增多,劇情線也增多,馬修已在訪談中承認第三部确認要拍了,這顯然是在為第三部埋更大的線,但中間這個承上啟下的部分很混亂,支線太多使得主線不夠突出。
《黃金圈》引入了很多新角色,但人物形象都過于單一,沒有一個站得住的,且英國紳士和美國牛仔的混搭沒有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反而有點不倫不類 。美國機構statesman中成員基本是在打醬油,而被紙片化的新角色分走不少劇情後,英國kingsman的人物塑造也脫了線,王的男人獨有的英倫風情都被牛仔文化沖淡了。
還有就是反派塑造的失敗,優秀的反派是成功的一半。雖然馬修覺得黑化美國甜心朱利安·摩爾的設定很有趣,但事實上反派過于神經質,因為主角和反派除了最後決鬥幾乎沒有對手戲,沒有漸進式交集,導緻其遠沒有第一季反派瓦倫丁的人設飽滿。
整體來說,《黃金圈》劇本的水準、人物形象的塑造、角色之間的矛盾、黑化等的處理都不是很圓滿,而創意基本也在圍繞着第一部轉。炸英國總部,聯手美國、雪山曆險、内鬼、葷段子升級,馬修·沃恩顯然是想讓《黃金圈》更爆米花更通吃,但顯然失去了度。
第一部中刀鋒女一腳把蘭斯洛特劈兩半時,場面獵奇但并不惡心,而當第二部中反派将手下扔進絞肉機做成漢堡、艾格西和哈裡以同樣方法殺死威士忌時,就過于低俗了。《王牌特工》第二部還沒崩,但是遠沒有第一部驚豔。
武戲俗套,少了文戲就丢了靈魂
好萊塢導演約翰·卡朋特就曾說過:“與其花大力氣去開發一部原創作品,片商更願意啟用經典作品這塊金字招牌,光是宣傳費用就可以省下不少,但很多時候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王牌特工》曾憑高口碑成為票房黑馬,但現在第二部口碑的差強人意似乎成了該系列的瑕疵,雖不緻命,但如果想要繼續保持品牌度和吸金能力,還是要保證下部作品的質量。
《特工學院》能票房口碑雙收,就在于打破了套路将特工題材玩出了新花樣,赢在了創意。但在進一步開發商業價值,向爆米花大片、合家歡看齊的路上,第二部《黃金圈》失去了精髓。
沒有了第一部反傳統反主流的“叛逆”,而是運用了很多老梗,葷段子也更無下限,甚至打出了情懷牌,但整體還是缺乏創新,落入上一部的“俗套”,這難免會讓觀衆覺得不如當初驚豔。所以,還是要做到劇本紮實,故事有新意。
雖然第二部中加入了更多的高科技裝備,但光有過硬的動作戲和武器是不夠的,硬件最終還是要服務于劇情,文戲是主線,武戲是加分項,如果本末倒置,則整體會比較空洞。
對于一個成功的電影IP來說,拍續集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續集同時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斷突破質量過硬,則能靠品牌吸引觀衆買單,而高口碑也會使得下一步繼續在商業上有所保障,是良性循環。
但若水準持續走低,往往會慢慢消耗IP品牌度,最終有可能毀掉IP本身。現在隻希望馬修的後續穩住,别崩,就如《黃金圈》中的台詞:“這不是結束,而是序幕”。